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级非遗广西彩调传人青黄不接 面临尴尬局面

2014年11月01日 11: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的彩调剧,在广西城乡广泛流传,至今已有250多年。2006年,彩调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傅锦华等老一辈彩调剧演员相继去世,彩调剧传承出现“荒漠化”,面临着经费拮据、人才流失等尴尬局面。

  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四届广西彩调艺术节在永福县举行,广西彩调艺术界的各位专家、学者齐聚本届艺术节彩调发展论坛,为彩调艺术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出身梨园世家的梁熙成,从1974年开始收集考证彩调资料,深入乡野采风考证,并到广西宁明、百色等地考察,历时40载。他认为,彩调和中国许多优秀地方剧种一样,步入了“生于草根、死于庙堂”的文化怪圈。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彩调,梁熙成建议,在位于彩调主要发源地永福县建设广西彩调传习基地的基础上,在柳州、河池、贺州等有彩调基础的地区也应建设彩调传承基地,并予以指导和扶持;同时,精选一些彩调的优美唱腔,编进自治区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让学生从小接受彩调的熏陶,增强他们对彩调的兴趣。

  彩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覃明德今年创新推出了时长22分钟的微型彩调音乐会,并将在本届艺术节期间展演。“我今年导演拍摄了4个微电影,这种形式非常时尚,于是我萌生了打造微型彩调音乐会的想法,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覃明德说。

  作为广西彩调剧的主要发祥地,广西永福县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门古老艺术,该县成立了非遗(彩调)传承保护中心,9个乡镇有业余彩调队70余支,每年演出节目达100场以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永福县以彩调为龙头带动发展本土文化,拿出资金为业余彩调队添置音响器材,并在各村修建演出戏台;每年举办一期彩调剧本创作笔会,集中创作一批优秀剧本供业余彩调队选演。通过系列扶持,该县涌现出一大批彩调剧作者、演员,编剧水平、表演艺术得到不断提升。(记者韦大甘、钟泉盛)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