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百岁黄埔老兵去世 给三岁曾孙留下一封家书(图)(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1月14日 13:47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22岁 投笔从戎

  “家都没有了,还读什么书”

  家书原文:民族要复兴……您一定要争取作一个有为的人,有社会责任的人

  李继贤祖籍山东莒县,家境富裕,系家中唯一男孩。日军侵华,山东沦陷,1937年父亲雇人将他强行送到南京读书避难,希望他今后留洋出国远避战乱。

  到了南京,李继贤却径直来到位于南京丁家桥的陆军交辎学校招生处。陪同跟班急了:“少爷,老爷让您来读书,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你为何偏要去当兵?”

  “家都没有了,还读什么书?”李继贤铿锵地回答,并向招考军官表达决心:“我想参军抗日,就是要有朝一日打回山东老家去!”

  考官深为感动,将他录入学校。起初,李继贤被分配到最低一级的汽车班。当时,学校依次有装甲车班、战车班和汽车班。李继贤不甘心,奋发求学,仅用半年就连跳两级被调入装甲车班。

  学习1年后,因战事紧张,学校搬迁至湖南长沙石家冲并改名陆军机械化学校。而后,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李继贤被推荐报考军校,于1938年成功考入黄埔广西柳州第六分校,一边进行军事化实兵对抗训练,一边进修战车、机车、摩托车驾驶技术和野外绘图。

  在军校期间,李继贤经历了终身遗憾:当时家中来信告知父亲病危;他请假化装成商人,乘车坐船辗转1000多公里潜回山东冒险见父。谁知刚进村就被汉奸发现,幸得亲戚及时报信“日本人马上要来抓你”,他不得不翻过墙头连夜逃离,遗憾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24岁 昆仑关血战

  夺下日本军旗 却未手刃敌人

  家书原文:人活在世上是很艰难的,但您一定要坚强,对世上万物都要有一颗爱心……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打响。此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军队:战斗过程异常惨烈,全歼日军第21旅团4000多人,但中国军人付出了伤亡2.4万人的惨烈代价。

  “当时,我们的军长是徐庭耀(新11军)!”李继贤生前回忆说,当时他在黄埔军校还未毕业。按规定,学员是不准上前线的。但因前方急需支援,军校挑选了部分优秀学生上前线。李继贤脱颖而出,负责开车运送弹药物资,同时配发了匕首刺刀。

  这是24岁的李继贤,第一次走上主战场。“开始还有点害怕,但到后来看到随时都有炮弹炸响,随时都有人倒下,就无所谓了!”李继贤生前讲述,战役期间,他除了开车冒着枪林弹雨给前方运送弹药,还要清理战场把伤兵运回后方救治。

  在一次撤离战场时,李继贤提着刺刀负责清理战场。他发现了一个奄奄一息生重病的日本兵,对方手中死死举着一面日本军旗。李继贤冲上去,一刀砍下对方的军旗夺在手中,但没有下手补上报仇雪恨的一刀———为何?李继贤事后叹了一口气:他是将死之人,老天自会收他。

  初出茅庐就缴获日军军旗,李继贤成了军校红人。军部为此重奖了他200块大洋,他将这笔钱,悉数均分给了同学们。

  25岁 滇缅送军火

  和华侨公子们 都用汽油洗头

  家书原文:希望您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一定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时时刻刻都要远离毒品,生活要有规律

  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李继贤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西南运输处任华侨分队队长,负责在滇缅运输线上组织运送战略物资和枪支弹药。

  李继贤带领17辆军用卡车,负责从缅甸仰光港运送燃油和弹药往返成都。这条数千公里的运输生命线,李继贤带队跑了整整两年多,直到1942年5月日军占领仰光,滇缅国际运输路线被切断,中美盟军被迫开辟驼峰航线,李继贤才调回贵阳,提任汽车辎重兵10团勤务连长,直到抗战结束。

  李继贤表示,滇缅边境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既要穿越怒江峡谷,又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不少路段还是美军用推土机临时推出来的,车毁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但队内华侨富家子弟放弃优越生活条件自愿参战,只为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们仪表堂堂又有文化,一上战场都变得吃苦异常,不再有公子哥习气,我们跑运输时间久了,头上长了很多虱子,又没有肥皂,大家直接用汽油洗头。”

  此外,运输路上还要遭遇土匪侵扰。为此,军部给每个驾驶员配了两支手枪,一支驳壳枪,一支勃朗宁,随时战斗。

  因为运输任务重,有时连续熬夜开车,为提神刺激,在他人建议下,李继贤偷偷抽了两次大烟(鸦片),果然精神亢奋,连续开车几天都不合眼。“但事后,我感觉身体相当难受,决定戒烟。”李继贤坦言说,凭借意志力,最后他不仅戒掉鸦片,而且终身烟酒不沾,临终前也不忘教育后人时时刻刻都要远离毒品。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