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南宁:六年内新增60万个停车位

2014年11月26日 14:11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离南宁市停车收费新标准实施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市民仍然对新标准有一些疑问:为何调整路内泊位?调整后车停到哪里去?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昨日,物价部门再次进行了解答。

  1问:为何大幅调整路内泊位收费标准?

  答: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快车位周转。此次对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作用,让车辆合理停放。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通行,其次是在不影响交通的状况下设置泊位,只提供短时停放服务,长时间停放需到专门的停车场停放。

  目前,按照现行标准,路内泊位停放1小时为6元钱,价格与商业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价格相差不大,导致一些车辆长时间占用本该临时停放的路内泊位,造成车位周转率低,中心城区道路拥堵。

  新标准提高价格差距,可以引导车主根据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车辆停放点,进而引导车辆向路外停车场分流,减少路内停车规模,降低停车泊位的设置给常规交通通行带来的影响和压力。

  根据统计,目前南宁有31053个路内收费泊位,一类区域1级道路有4743个,一类区域2级道路有1253个,二类区域1级道路有6139个,二类道路2级区域为791个,三类区域有18127个。

  按照新标准,全天停放最高需要支付155元,这是按照最高的一类区域1级道路的收费标准计算的,而这类泊位数仅占总泊位数的15%,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会全天在路内泊位停放。新标准划定的一类区域,基本上属于南宁市较为繁华的区域,公交线路也最为密集,出行较为便利,完全可以不开车就可直达。

  2问:路内泊位不能长时间停放,那车主应该停到哪里去?

  答:考虑允许社会车辆使用小区停车场。很多人开车上下班,上班时间车辆驶离小区,晚上才回到小区,而上班的这段时间小区停车场大部分车位都是空置的。对于专用和公共停车场车位不足的区域,南宁市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允许社会车辆进入小区停放,上班时将车停放在上班地点附近小区,下班再驶离,腾出车位供小区业主停放,增加了车位使用率,也解决一部分停车难问题。

  按照新标准,车辆进入小区1小时内可以免费停放,如果是临时办事的话,可以选择将车开进附近小区停放。另外,夜间22:30—次日7:00,在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放是免费的。

  3问:调整收费标准后价格部门将如何加强监管?

  答:出台《南宁市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新标准即将实施,接下来南宁市将会召开提醒告诫会,要求停车场经营者、住宅小区停车场管理方等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前提下,提供优质服务。另外,在标准实施后,物价部门还会联合城管、住房、交警、城区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乱收费现象,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处罚一个教育一批。

  同时,南宁市还将出台《南宁市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将停车场经营者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加大对停车收费违法行为的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乱收费行为。对停车场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不执行明码标价,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还将建立协同合作的长效监管机制。物价、交警、城管、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停车场的设置、经营和收费等实行全程监管。

  4问:汽车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

  答:到2020年,南宁市停车泊位由40万个增加至100万个。据统计,目前南宁有80万辆车,车位缺口达到40万个,解决停车难问题,最为根本的还是增加停车位。

  接下来,南宁市将加快停车场建设,明确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为有益补充的南宁市停车发展方向和框架。预计至2020年全市停车位需求数量将由40万个增加至100万个,其中配建停车场占92%、公共停车场占5%、路边停车占3%。

  同时,南宁还将提高工程建设停车场配建标准。普通商品房、商务办公场所和商业中心的车位配建指标(车位/100平方米建设面积)由之前的0.6—1.0分别提高至0.7—1.1、0.8—1.1和0.6—1.1。新、改、扩建公共建筑物、居住区和商业街(区)、旅游景点、大(中)型建筑等项目停车场配建力度保持停车配建指标,也要相应提高。

  单靠政府出资建停车场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接下来南宁将制订和落实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用地和建设经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停车场,鼓励有条件的专用停车场对外开放。记者 孟娟娟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