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医院输液突休克殒命 家属不知其哮喘病史

2014年12月12日 09:2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阿珍当日的输液地。

  死者家属质疑医院拖延救治导致死亡 医院称发病后2分钟即进行抢救

  一名35岁女子阿珍咳嗽去医院输液,过程中却突然休克死亡?昨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妻子咳嗽许久,便带其到医院输液,然而在换上第二瓶注射液没多久后妻子竟休克死亡。家属质疑医院拖延救治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而医院初步判断阿珍死因或是急性哮喘发作。医院更是透露,阿珍家属对其有长期哮喘病史的事实一概不知。

  阿珍究竟因何而死?或许只有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才能给出最后的答案。

  事发经过

  家属称输液后人就死了

  虽然已经过去两天了,但阿珍的丈夫陈先生一家仍沉浸在悲恸之中。据陈先生介绍,妻子阿珍是南庄镇一家陶瓷企业的经理,今年35岁。前日上午11时许,阿珍不停地咳嗽,他便带着她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原南庄医院)输液治疗,医院处方上写明的诊断结果是支气管炎。本以为妻子患的只是小病,没想到阿珍一阵痛苦的表情后再没醒来。

  据陈先生回忆,医院当时给阿珍开了两瓶注射液,第一瓶输完的时候人还好好的,但刚换上第二瓶注射液还不到5分钟,阿珍就突然脸色苍白,喊了一声“我呼吸不了”。陈先生见状立马去叫护士,“阿珍输液的位置正好对着护士站,可是护士却没有及时去通知医生,我催她她才去通知医生,医生过来只是拿了棉签,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也没怎么抢救”,据陈先生描述,当时阿珍已经休克了,医生才把阿珍送入急救室。但最终经过抢救,依旧回天乏术,阿珍永远闭上了眼睛。

  双方争议

  家属质疑抢救不及时

  医院称全力配合检查

  陈先生清楚地记得,从阿珍出现不适到催促医生随后救治送入急救室,其间隔了大约15分钟,因此,阿珍的家属质疑医院抢救不及时,拖延了抢救时间才让阿珍失去了生命,最终从小病酿成悲剧。“她的小孩才四个多月大,很可爱,还在哺乳期,怎么现在人就没了呢”,阿珍的亲属告诉记者。而在当天下午,警方将尸体送往殡仪馆,后面赶来的家属还没有来得及见阿珍最后一面。

  昨日下午,记者也来到事发的市一医院禅城医院。该院党委书记谭伟棠向记者表示,根据当时主治医生反映,被送入抢救室时患者阿珍已经出现大脑缺氧、全身抽搐痉挛、尿失禁等症状,随后派出医院呼吸科的主力医生、调派ICU医生等一起抢救,同时医院医生和护士已经按照规范,对阿珍进行了长达2~3小时的心肺复苏,但仍然无法让她死里逃生。

  对此,阿珍家属表示将诉诸司法进行尸检、尸解等确定最后死因,连日来多次向医院索取相关资料,医院也都全力配合。谭伟棠向记者表示,医院方面也将配合接受相关调查,如果医调委或司法机关通过检验最终认定法院为失误行为,也将完全接受相关判决。

  三大谜团

  谜团一

  阿珍到底是什么病?

  一场轻微的咳嗽竟然能使患者致死?阿珍究竟犯了什么病最终导致死亡?昨日,该院根据医院的初步判断,阿珍或是出于急性哮喘发作,不排除药物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或是由于肺里的气体不能交换,心跳突然停止。而该院呼吸科医生徐医生表示,突发性的急性哮喘发作危险性比较大,如果抢救不及时有致命危险。

  为何处方单上赫然写着的却是“支气管炎”?对此,谭伟棠表示,根据主治医生反映,对阿珍进行检查时她的哮喘病尚未发作,故在开处方时以“支气管炎”为准。

  谜团二

  家属为何不知阿珍哮喘病史?

  同时,医院方面还向记者透露,阿珍有长期的哮喘病史,阿珍的病历显示,她曾在10月1日、11月9日、13日、14日、12月1日、5日分别来到该院治疗哮喘。而前日注射的药物中,第一瓶为氨茶碱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治疗哮喘的药物,第二瓶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属于消炎药,此次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与12月1日、5日使用的完全相同。但阿珍的家属告诉记者,对于阿珍的哮喘病史他们浑然不知。

  谭伟棠告诉记者,在12月5日阿珍就诊时的病历上,医生清楚地注明了“哮喘病”,而前日阿珍携带的正是同一本病历。

  谜团三

  医院是否抢救不及时?

  当时是否如陈先生所说,医生耽搁了15分钟才抢救病人?针对此问题,谭伟棠昨日也表示,根据当时抢救的值班记录,阿珍于当日11:56出现不适,11:58送入抢救,其间隔了两分钟。同时,根据连日来医院的自查,并对目击和相关操作的医生、护士进行走访,所了解的情况与此基本吻合。阿珍的死因是什么?恐怕只有司法部门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文、图/记者 何超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