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交通慢行系统要符合城市特色

2014年12月12日 14:5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据媒体透露:广州已增加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市初设10个示范点的调研,并以珠江新城和金沙洲为试点作实地测试研究。这是部署城市在公交、地铁、出租车、水巴及有轨电车五套公共交通系统之外,重建交通慢行系统——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路。

  现代城市包容着各种生活方式,其中有快节奏,也有慢节奏的生活。常人的生活规律是,在工作时间内选择快的节奏;在非工作时间里,则选择慢点的节奏。城市的交通服务所有人,自然应该有适应快慢节奏生活的配套。当然,除了工作和睡觉外,人们还有大把时间宁愿在不那么紧张的节奏下生活。相应的,城市就应该在交通配套上,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何况,城市中的老龄人也越来越多,为他们配套的交通服务设施,也要有“慢”的规划。

  去年底,广州便提出要重建交通慢行系统了。交通慢行系统的存在,一是为居民创造幸福感的必然,二是低碳环保。其实慢和快的辩证法,已经不需要论证。诚然,用“重建”来描述城市公共交通的新部署,很有些反思的意味在。自行车曾是城市的主要代步工具,曾几何时,一些主干道,为了增加车流量,部分取消了自行车道。所谓“重建”,恐怕是对这种管理思路的“否定之否定”。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政府思路的转型,早已开始。广州的绿道建设,就可圈可点。其实,“重建”的提法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交通慢行系统”切实进入了公共建设的议事日程。当然,分别选择“珠江新城”和“金沙洲”作试点,就更加实事求是了。一个是所谓的CBD区,一个是居民聚居区,各自代表城市生活的不同侧面。相信经过调研后,整合出符合城市特点的合理方案,指日可待。当然是不是要区分不同人群需求、不同的时间等进行配套,则是把工作进一步细化的问题了。

  不过,给城市镶嵌一个“交通慢行系统”,并不是短期的工作,相反,因应城市特点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规律,本身就是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配套“慢行交通系统”的难点,首先是原有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经营,政府每年都要补贴。与其他公共自行车系统发育较好的中小城市不同,广州是个超大型城市,人口众多,居民出行距离又较长,这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算是不利因素。在国外一些城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首先要对城市进行网格化的规划;同时,对居民环保的出行观念,也做着深入人心的引导,形成真正的“慢生活”生活方式,从而也成为城市出行的模式。这方面的努力,恐怕是艰巨的任务。事实上,在习惯了快节奏的城市中,真正要花力气建立符合城市特色“交通慢行系统”,其公共成本也许是相当高昂的。这一点,无论是管理者和纳税人,都应有思想准备,并为此做出非凡努力。唐螂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