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晓方:为幸存者“打捞”记忆 “留影”时光

2014年12月12日 1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题 李晓方:为幸存者“打捞”记忆 “留影”时光

  作者 杨颜慈

  “我正在路上,马上要再去寻访一位抗战幸存者。有时一天要辗转两三个县城,再不做就来不及了。”12日,身在河北进行田野调查的转业军人李晓方终于抽出了寻访间隙,向记者讲述了自己20年来不曾间断的调查足迹。

  连月来辗转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5个省份,每天接近15个小时或在路途奔波,或在实地寻访为幸存者留存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李晓方告诉记者,他已经一个月多没有回过家了。

  时间拨回到1995年,李晓方还在浙江金华工作。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那一带许多年迈的老人双腿溃烂严重,并非似普通疾病所致。当他得知老人溃烂的腿脚源于日本侵华时期的细菌战时,他从此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走上了寻访受害幸存者调查之路。

  “浙江是细菌战的重灾区,受难的人实在太多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当年的受害者会逐渐离开人间,我能为历史做点什么,能为后人留点什么。”

  2005年,当他听闻活在人世的慰安妇只剩寥寥数十人后,李晓方当即选择脱下穿了17年的军装,踏上寻访慰安妇之路。“离开部队才可以专心致志地搞调查。”

  “再不做就来不及了。”他不停重复这句话。“我记得,有一次去河北潘家峪村庄,第一天我去找一位叫做潘善轩的幸存者时他不在家,第二天我再去的时候他就过世了。还有一次,别人通知我说有位幸存者在医院快要不行了,让我立刻过去,但当我急忙赶到时,老人刚刚过世。”

  也许是类似的事情经历过太多次,现在他无时无刻都有强烈的紧迫感。“就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我生怕失去珍贵的历史资料。”

  20年来,李晓方的脚步不曾停歇,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份及日本、韩国,先后寻访到近千名战争受难幸存者。

  他走进当事人的家庭、生活、村落,留下口述资料、图片、影像,并尽力还原重现老人受难人生:从受难前平静的生活,到受难时的惨况,再到战争对他们身心长达几十年的影响。

  用李晓方的话说,寻访工作是超乎想象的艰难。除了时间、还有金钱的压力。长期的自费走访已经耗光了李晓方的积蓄,现在手上攥着贷款来用于调查的几十万元,他不舍得浪费时间,必须一刻不停歇地赶在路上,去寻访更多幸存者。

  李晓方告诉记者,他还搜集了300余名受难者的各类物品近两千件,记录了他们近百年生活的记忆点滴。他希望能够建立一所受难幸存者纪念馆,让口述历史与实物珍藏,共同为后人叙述77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以及战争对他们一生的影响。

  “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真实地记录那段历史,呼吁和平。”从第一次见到细菌战受难者的“气愤”,到现在20年过去了,李晓方说,现在只觉得和平实在太珍贵了。

  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李晓方告诉记者,当天他还会在路上,应该是在河北,继续着他的田野调查。(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