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建筑业深陷“资质挂靠”怪圈 中介促成灰色产业链

2014年12月24日 09:0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听你声音很年轻,应该既不是代办也不是建造师,我也是这家公司新来的,情况不是很熟悉。”12月15日,一家名为四川联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证件挂靠”企业快速而警觉地挂断了记者的咨询电话,再次拨打即为忙线。

  近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建筑行业内“资质挂靠”现象已是行业“公开”的潜规则,市场中有大量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方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招揽工程,而网络上各类“资质挂靠”网站则数目繁多,数以十万计的寻租广告大量存在。

  总体来看,建筑企业求“贤”若渴,资质挂靠中介应运而生,大量持证者即便只吃空饷仍供不应求。然而这套成熟的行业灰色产业链缘何形成?有专家认为,这是市场与民间对政府不合理管制的自发性调整,资质认证考核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资质认证求“贤”若渴

  所谓资质挂靠一般是指无建筑资质证书的单位、个人或低资质等级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租借其他有资质单位的方式,向有资质的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以有资质单位的名义招揽工程,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建筑行业内企业资质年审、升级以及招投标,必须有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支撑。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家二级资质的企业需要12名二级建造师的人员配备,“但现在企业很多有经验的从业者文化水平不高,企业一般只能通过挂靠取得资质。”该人士表示,由于企业资质与个人资质捆绑在一起,行业内专业人才又过于紧缺,也是没有办法。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报名一级建造师的考生超过106万,出席考试人数74万,通过率仅为12%。

  “我现在完全可以独立负责项目,但就是拿不下这个证,考了好几年了。”宋华(化名)在建筑行业打拼已有八九年时间,经验丰富,但就是因为没有建造师证,始终拿不到项目经理资格。

  四川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称,行业内有资质的建筑人才稀缺,过去为解决资质问题,不少公司不惜重金租证。“建造师一年工资动辄几十万,还很难招到人,如果培养自己公司的人考资质,时间成本是一个问题,关键如果拿到证还可能会跳槽!”

  中介促成灰色产业链

  以“证书挂靠”为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360建筑网”、“易挂靠”、“555挂靠网”、“78挂靠网”便会在引擎上置顶出现,这些颇具规模的挂靠网站不仅明确标出不同等级资质的挂靠价格,还将资格证书、涉及行业、地域等分门别类供访问者快速查询。

  在“易挂靠”网站上,一份来源未知的“2014热门证书挂靠排行榜”,点击量高达5万余次,详细罗列了不同资质证书线下的挂靠费用标准,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位列前三名,挂靠最高可达20万元。

  而在“360建筑网”,有关“一级建造师”资质的企业寻租广告就超过23万余条,仔细查阅广告信息后发现,有些企业一方面在以建筑公司身份寻找持证者挂靠,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持有多本资质情况下寻找其他企业进行转租。

  据悉,目前在挂靠网站寻租的公司绝大多数为中介公司,“公司不可能用真实身份发广告,一旦查出来对企业信誉、招投标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中介代办可把风险降到最低。”一家挂靠网站自称“吴老师”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学费一般3500元左右,零基础的话脱产学习半年左右,就有希望拿下一级建造师的资质。”杨明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市场推广工作。他告诉记者,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挂靠族,自己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想法,由于工作太忙无暇学习,最后就放弃了。

  操作隐秘不易监管

  “证书挂靠是违法的,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执业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资格证书均是被禁止的行为。”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叶冬灵认为,证书挂靠必然影响企业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安全的一大隐忧。

  然而,叶冬灵的担心却在现实中持续上演。

  据一位建筑行业人士介绍,一部分“居其位不谋其政”的执业者将资质挂靠在有需要的建筑企业,成全了企业的资质认证环节,从而有机会竞标承接工程,但也催生了企业资质的危险挂靠和工程的层层转包。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挂靠者和企业以私下签协议的方式各取其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挂靠分为仅挂靠,资质工程自理和仅出资,工程全部托管给有资质企业两种形式,无论哪一环节,在监管上都存在较大难度,“年审时一般只查看有多少资格人员,而抽检时企业一般也能提前得到风声。”

  考核评价体系亟须完善

  我国《建筑法》曾明确提出禁止挂靠、转包行为。而两年前出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也提出,企业新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在个人资质管控上,国家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持证者只能在一个单位注册,且全国联网。

  有法律规范作为前提,那么建筑行业“证书挂靠”问题是否由政府监管不力造成?有专家表示,这仅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缪因知就曾提出,所谓的挂靠就是市场和民间对政府不合理管制的自发调整,若要维持职业秩序,首先要从制度入手,把执业资格认证交还市场,其次才是加强管理监督。有建筑行业人士谈到,过去对于有经验的建筑人员有免试政策,近年来由于行业准入门槛抬高,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持证上岗,问题是卷面考试未必能全面反映一名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能力。

  对此,一位从事多年建造师培训的教师表示,执业资格认证的考核评价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在国外,民间协会认证的资质往往比政府认证的资质更有公信力,其对于执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特别的考核。今年,国家取消了20多项执业资格认证,意味着改革已经开始,未来民间资格认证应该是今后国内执业资格认证的发展趋势。(本报记者 李娜 高柱)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