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制衡让法律无限接近公平

2014年12月25日 16:18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12月15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被告人孙睿驾驶保时捷撞死小贩为“过失致人死亡”。12月22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此判决提出抗诉,认为法院认定事实错误,“量刑畸轻”。

  为何一个抗诉能引起如此重视?除了涉案人员地位对比悬殊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以前法检两院就敏感案件公开抗辩的案例太少了。普通群众甚至都不知道,检察院居然还有抗诉这一职能。

  从此案来看,确实是一个疑难案件,法院没有依据检察院提起的罪名进行宣判,表现了依法独立审判的精神。检察院认为法院裁定不准确提起抗诉,履行了依法监督的职责。两家表现出来的独立精神,都应该被点赞。

  不可否认,过去为了打击犯罪,公检法几家过多地强调相互配合和支持,从重从快,效率优先,使得法律赋予的相互制衡被扭曲了。这是导致一些司法不公事件的一大原因,更是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的源头。

  无论是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案,还是发生在浙江的“张氏叔侄冤案”“萧山五青年抢劫杀人冤案”,都是司法机关没有坚持独立审判的原则,使得一道道关卡失灵,让无辜的人蒙冤。

  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判断,因为知识、经验、阅历、认知等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实属正常。也正因此,越是疑难案件,司法机关越需要慎重。真理越辩越明,只有更多的辩论,才能接近事实真相,接近公平。裘立华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