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团委首次摸底北京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群体状况

2014年12月26日 08: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近两日,各大媒体报道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的方案已经获得通过,有专家指出,“同步”意味着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公务员的收入状况又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团市委获悉,一项针对青年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调研试图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现状作总体“素描”。”

  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身处城市治理工作一线,肩负社会责任,要面对“福利高”、“工作清闲”的社会舆论,也要过“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他们有喜悦,有收获,有压力,有无奈,不时还有抱怨。那么,公务员群体的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到底怎样?为摸清家底,团市委不久前组织开展了面向35周岁(含)以下的青年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调研,共发放问卷4939份,调查样本覆盖市级、区县及街乡各层级、各类型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试图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状况作总体“素描”。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群体平均月收入4350元,近半没有房产,平均住房开销占收入的比例达60%。

  家庭背景

  背景多样 半数初始户籍为北京

  机关事业单位青年是不是家庭背景都很好、存在“代际传递”现象?是本次调研的一个关注点。

  调研显示并非如此。他们籍贯来源多样,初始户籍为北京的占50.3%;京外各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较少,仅占8.7%;而来自二三线城市乃至更低层级的占到了41.0%(京外地市、县或县级市、乡镇村分别占13.2%、15.5%和12.3%)。

  家庭背景也呈多元化格局,父母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仅占1/3,其他行业均有一定比例: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占16%,农业生产/务工人员占7.7%,教育科研单位占7.1%,个体私营企业及外企占7.0%。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青年高学历化趋势凸显,此次受访者中约六成为本科学历,三成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大多为北京高校毕业,法学、理工、管理学教育背景突显,所学专业与职业匹配度高。

  职业认同

  职业自豪感较高 认可职位晋升公平

  报告还揭示,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很高,以满分5.0分计算,平均得分分别为3.84和3.91。职业胜任能力也较强,近九成的受访者对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充满信心。他们能较好地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的文化和人际关系,74.2%的人认可年轻人应主动从“打水扫地”等小事做起,61.4%的人认为在单位中工作愉快,89%能够谦虚谨慎地接受同事的优点。但是,仅有58.5%的人认可机关“办文办会”这样的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说明应改变传统行政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入职1-2年的“新人”对机关工作认可度相对低一些,主要是因为入职后感受与预期有出入——工作不“清闲”、“福利”不存在。

  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14.8%的受访者考虑未来选择创业/自由职业,另有7.6%考虑选择学业深造。个人发展势必面临晋升等问题,受访者普遍认为,努力工作才有晋升空间,影响晋升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工作能力及踏实工作的态度。他们认可机关事业单位晋升公平度,57.8%的人认为自己将来的晋升速度将和别人差不多。

  改革创新

  支持转职能改作风 愿做青春改革派

  对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内容持谨慎乐观的态度,44.5%的人认为改革一定会成功,另有40.7%的人认为“改革步入深水区需经历挑战,还要观察成效”。

  在改革与个人的关系上,这个群体毫不含糊:分别有62.2%和10.9%的人认为“年轻人要有投身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年轻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他们最关注民生相关的改革问题,计生(16.1%)、楼市(15.1%)、反腐(12.8%)位列前三。“转职能、改作风”成为他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期待,46.5%的人希望“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38.3%的人更希望“政府作风更加廉洁高效”。他们希望通过提高沟通协调能力(78%)、执行能力(72%)和创新能力(55%)来提高自己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工作压力

  平均每天工作8.66小时 多数人“过劳”

  公务员真的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吗?调研报告的结果推翻了外界的假想。受访的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工作压力的测定得分为3.38分(满分5.0分),受访者感到工作压力为中等偏上。同时,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一般”,13.6%的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差。

  工作压力值与工作负荷呈正相关。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工作较为稳定,但平均每天工作时长为8.66小时,部分机构的工作时间还会更长,尤以政法系统为最,有的人甚至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同时,他们的通勤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从上(下)班单程所需通勤时间来看,大于1小时的占34.7%,“0.5-1小时”的占37.6%,还分别有6.5%和2.7%的人所需时间为“1.5-2小时”和“2小时以上”。工作加上往返通勤时间,大多数人处于过劳状态。

  工资待遇

  月均收入4350元 经济压力突出

  本次调研请近5000名受访者就“近一年的月平均收入和支出”进行了填答,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月收入为4350元。调查中明显存在着抱怨收入低的情况,六成的人认为与同龄人相比,自己是低收入群体。受访群体平均初婚年龄为27.29岁,大多数人(64.5%)已建立稳定家庭;已婚有子女比例为40.4%。这既意味着他们家庭生活的稳定,也意味着面临供养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偏高是不争的事实,调研也验证了这一推论。受访者每个月的支出平均为3910元,几乎与收入相抵。住房、子女教育、吃饭等生存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而学习培训、社交娱乐等发展性支出则相对较少。1/3的受访者表示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方面,从外地来京工作的年轻人经济压力则更为突出。

  以住房为例,该群体平均的住房开销占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0%。更有甚者,有的受访者每月住房的花销超过了其工资,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甚至依靠父母的资助。

  社交生活

  社交圈子小 生活比较“宅”

  调研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青年每人平均只有5名朋友,89.4%的人表示朋友圈多是同学、同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普遍认为只有亲人的帮助是最大的(76%)。对待除上班、通勤之外可怜的一点业余时间,他们大多“宅”在家里,上网(52.9%)、看电视(29.0%)、照顾子女(26.8%)成为休闲“老三样儿”,实在不够丰富。

  这样的群体发展特征与社会舆论勾勒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形象出入较大。改变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理解,是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群体的迫切希望。有7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上对公务员的批评比赞扬之声多。但为了避免矛盾扩大、引发更多误会、给单位添麻烦,他们几乎都选择沉默应对,因而形成了在社会舆论中“集体失语”的局面。

  对话

  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困惑应引起重视

  对话人:《学术前沿》总编辑孙墨笛

  北青报:这个调研报告关注的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您认为这个报告是否能全面反映这个群体的状况?

  孙墨笛:我认为这份报告,样本结构和分布具有很强代表性,访谈内容还原了青年群体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想法。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群体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理论水准。

  北青报:该报告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孙墨笛:报告体现了专业、客观的科学精神,不回避问题矛盾,不掩饰缺点不足,直面时代发展带来的全新挑战,正视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困惑,提出一系列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很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北青报:报告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

  孙墨笛: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群体现实困难;二是锤炼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三是提高治理能力,搭建出彩舞台;四是尊重青年特征,富有实效地开展团青活动。

  北青报:该报告是否会引起各方的积极关注和回应呢?

  孙墨笛:这些对策建议,以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深入的典型访谈为基础,紧紧围绕青年群体的关切和需求,切中现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应将目光更广泛地投向全市各界、投向更广阔的青年群体,通过专业研究机构和科学调研方法,对不同行业背景、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生活境况的青年群体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完善关心、服务于各类青年群体的具体措施。

  记者 李天际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