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三峡民歌收集者:用手抄本传承“非遗” 

2014年12月26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三峡民歌收集者:用手抄本传承“非遗” 
陈光荣手抄的三峡民间音乐 董晓斌 摄
陈光荣整理收集来的民间音乐 董晓斌 摄

  中新网宜昌12月26日电 题:三峡民歌收集者:用手抄本传承“非遗”

  作者 董晓斌 汪军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若是任其遗落民间,终有一天也许就消失殆尽了。”12月2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天王寺村,65岁的村民陈光荣拿出自己记录的近百本三峡民间音乐手抄本集,展示给记者看。

  35年来,仅高中文化的“土秀才”陈光荣用手抄的方式,记录了三峡库(坝)区宜昌夷陵区和点军区的近2000首三峡地区流传的民歌、山歌和风俗歌。这些民间音乐多数是地花鼓、五句子歌和民间打击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光荣的祖父也是一位民间艺人,在祖父的影响下,陈光荣9岁时就会打锣鼓、吹唢呐、踩高跷、耍龙灯。高中期间,他又学会了二胡和笛子。

  “之后我就入了伍,成了个文艺兵。”陈光荣说,从部队退伍后,他又因为文艺兵的身份被分到了宜昌点军区桥边镇文化馆,负责当地民众的文化工作。自此,喜爱文艺的陈光荣,开始走村串户收集民间音乐。

  翻开一个红色封皮的老式工作笔记本,只见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写着“鄂西山歌拾萃”、“97年度收集于宜昌县旮旯角角”等字,本子内则全部都是手抄的民间音乐元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当时也没有其它办法,只能靠手抄。”陈光荣说。

  “一把扇子七寸长,左边画姐右边画郎,右边画的郎望姐,左边画的姐望郎,二人姻缘扇子上。”陈光荣找出一首1997年在宜昌市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收集到的五句子歌,对照着歌词唱了几句。

  “第一次搜集到这首《二人姻缘扇子上》时,歌里没有一个爱字,却把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写到灵魂深处去了,让我特别感动。”陈光荣说,民间音乐曲调优美、韵味十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像磁铁一般深深吸引着我去寻找、记录。”

  陈光荣为收集音乐而寻访的三峡民间艺人,大多是70岁左右的老人,有和尚、尼姑、道士,也有“土秀才”,“他们唱的我时常听不清,为了记准唱调,我就先把谱子写出,然后自己反复唱熟,再与老艺人们核准。”

  35年过去了,陈光荣寻访过的193位民间艺人,已有120位与世长辞。陈光荣坦言,民间文化依托于人而存在,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年轻人已经不唱这些了,离开一位老艺人,他的音乐也就可能消失。

  如今虽然早已退休,但是陈光荣仍然坚持记录和搜集三峡民间音乐。“除了收集,我现在更关心这些民间音乐的传承。”限于经济条件,陈光荣无法将自己的“鄂西山歌拾萃”集结出版,但他正在整理分类所有收集来的民间音乐。

  “陈光荣一直在为传承‘非遗’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的三峡民间音乐手抄本集,为保护、传承三峡民间文化起着不小的作用。”宜昌点军区文联主席王新表示。(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