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进京进入倒计时 “中水”利用受关注

2014年12月26日 2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南水进京进入倒计时“中水”利用受关注
    为了打造美丽水景,在凉水河洋桥段770米长的河岸两边,建设了木质凉亭、栈道、座椅等公共休闲设施。图为横跨在河面的亲水步道。 曾鼐 摄
    北京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3年内将实现河道的彻底治理。图为经过治理的凉水河洋桥段,河水清澈。 曾鼐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曾鼐) 随着南水进京进入最后的倒计时,京城的水资源保护再度引发关注。记者26日实地探访北京凉水河,发现河道正积极引入“中水”,以节约地表水资源。

  作为辽金两朝最重要的城市供水河道,凉水河今天依然是城南地区重要的排水渠道,全长67.2公里,流经海淀、西城、丰台、大兴、朝阳及通州六区,横跨新首钢高端产业服务区、丽泽商务区、亦庄开发区、环球影城等重要功能区,流域人口450万人。但多年来,由于周边污水直排入河、淤泥聚集、沿线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致使凉水河一度陷入“又脏又臭”的境地。

  为了重现昔日的“柳映红亭水映桥”,北京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3年内将实现河道的彻底治理,把凉水河从单一的防洪排水功能,向防洪、景观、生态综合功能转变。

  一年处理污水约900万方

  记者26日来到凉水河洋桥段,作为凉水河生态治理的“试点”样本,今年10月正式完工。从桥上俯身而望,河水涓涓流淌,水清见底,松柏等绿植环绕河床两侧,不少孩子正沿河玩耍嬉戏。

  “原来全是淤泥,都没什么水,特别臭”,已在附近居住20多年的范武臣对记者讲起一年前的凉水河。污水直排入河是凉水河整治的一大顽疾,在高峰期,每天约有64万方污水直接流进凉水河。而经过今年的整治,目前凉水河沿岸关闭了35个排污口,启动了南四环—南五环排污口临时应急治理工程。

  凉水河管理处副主任迈德顺介绍,应急治理工程3月运行,最大处理能力为4.5万立方米/天;主要针对4个排污口污水,包括凉水河旧宫桥上游300米排污口、凉水河旧宫桥下游左、右岸排污口和凉水河珊瑚桥下游1800米左岸排污口。

  迈德顺说,截止到12月20日,共处理污水约900万立方米,消减COD污染物排放量约500吨,“净化出水都挺透明的,水质也达到设计要求”。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凉水河沿岸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针对河水除臭,迈德顺介绍,在西客站暗涵出口、水衙沟暗涵出口已开始利用生物除臭工艺,通过风机使臭气进入反应塔,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臭气成分,使排出物符合排放标准。他说,一共将在西客站暗涵出口、水衙沟暗涵出口、工程兵桥、岳家楼桥、甘石桥、马连道南桥新建6处除臭工程,处理废气能力将达日均8.8万立方米。

  每年补“中水”有望达1亿方

  滔滔南水进京在即,能否解京城之渴?迈德顺认为,南水北调虽然能够补充一部分的生活用水,但是北京缺水依然严重,本市大部分的河道等景观用水,需加大力度引入“再生水”。

  “多用再生水,可以减少地表水用量,就是对水资源的节约”,迈德顺说道。再生水,因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故而也被称为“中水”;主要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能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迈德顺介绍,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大中水的补充力度,今年1月起,从卢沟桥、吴家村再生水厂每天约有4万立方米的中水补充到凉水河,年均补中水1300多万立方米。

  他说,随着水面的拓宽,流量加大,今后有望达到全年补充1亿立方米中水,以保证再生水充分利用,“让水流动起来”。

  “南水进京了,也必须得节约水”,北京市民范武臣对记者说。他认为,虽然南水进京了,但随着北京人口增多,“喝的、用的水应该还是不够,不能浪费水”。

  亲水步道横跨河面

  记者沿河而行发现,由几十块方砖拼成的一条步道横跨河面,而河道边坡也并不是常见的水泥硬化坡面,而是由蜂窝状带孔的砌块铺设而成,空心砖中间还长出了绿草等。

  “希望能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迈德顺说。他称,由于该地区居民密集,但小区离公园等休闲设施较远,所以围绕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兴建了大量亲水设施。他说,原来河道两侧绿植覆盖率较低,河道边坡采用了一种新的护坡技术,六角形的空心砌块互相咬合不仅具有护岸功能,柳条、水生植物等也可生长在孔隙中。

  他介绍,在770米长的河岸两边,目前种植了松柏、丁香花、迎春花等在哪的40多种植物,建设了木质凉亭、栈道、座椅等公共休闲设施,“在其他河段,也会陆续打造这样的美丽水景”。(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