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调薪阳光化有利于维护公务员权益

2015年01月20日 08: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以及相关信息全面阳光化,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来说是多赢之举,理应尽快务实推进,全面落实。如果一味遮遮掩掩,则可能进一步加大不同人群之间的误解误读,造成更多社会分歧和纷争。

  社会上关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的消息,终于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昨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至于公务员工资是否如外界传言的“涨6成”,胡晓义表示“这肯定是一个误解”。(相关报道见A4版)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涨薪的话题,由记者主动发问,胡晓义的正式回应,让之前一直属于“猜测”的信息,得到了权威部门的确认。不过,胡晓义并没有就此次工资调整的幅度作具体的说明,因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职与离退休人员工资究竟涨了多少,舆论依然还处于“猜”的阶段。

  自养老保险并轨方案出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将适当上涨工资,以应对并轨后的社保缴费支出,有关消息就已经在社会流传开来。然而,公众和舆论始终处于信息外围,无法接触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举措的核心内容。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并非此次独有。之前,就多次传出各地政府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的信息,但同时也不断有公务员表示,自己的工资已经超过十年没有调整。一正一反的信息对冲,反映出公务员工资的具体情况,包括现有薪资、福利待遇,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的对比,以及工资调整幅度,与当地居民工资涨幅的对比等等关键信息,都远不够透明清晰,因此导致“谣言”横飞,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进一步加剧。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如果确属十年来首次,无论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自身,还是关注此事的社会各界,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度。消息甫出,互联网舆论场反映强烈。在某门户网站所作的即时调查中,62.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公务员工资水平低,也有29.1%的比例认为高;65.3%的受访者支持公务员涨工资,也有30.5%的比例持反对意见。这基本代表了互联网舆论场对公务员涨薪的舆情温度,支持率虽然飞过了及格线,但反对者却也不乏声音表露,“该”与“不该”各持己见。

  其实,不仅外界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调整充满好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恐怕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毕竟,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待遇差异明显,曾经有流传“西部地区公务员评论工资两三千,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工资上万”的说法,那么基数差异也就决定了,如果此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是按照统一比例,西部和东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会继续拉大。如此一来,也就未必符合之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改革所提出的“适当缩小地区差距”的原则。

  因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阳光化,不仅可以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同样有益于身在其中的公务员,有更为清晰的纵向和横向了解。既然部分基层公务员总是嚷嚷着自己工资太低,是“被平均”,那么此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他们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工资上涨幅度,也有权了解其他公务员的工资上涨幅度,包括同一单位不同层级的基础工资涨幅,以及不同单位、不同地区同一岗位的基础工资涨幅。

  工资调整阳光化,同样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有益。一方面,通过信息公开,可以让社会真正了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现有工资状况、具体涨幅,消除某些不必要的误解;另一方面,信息透明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内部,同样是公平所需。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和其他更高层级的人相比,按理在此次工资调整中,应当适当倾斜于他们,而同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不同岗位也应按照其绩效产出,涉及不同的涨幅,如此方能体现“多劳多得”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未来政府和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方向所在。而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阳光化。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以及相关信息全面阳光化,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来说是多赢之举,理应尽快务实推进,全面落实。反之,如果一味遮遮掩掩语焉不详,不但不利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顺利推进,还可能进一步加大不同人群之间的误解误读,造成更多社会分歧和纷争。毕舸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