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听涨会”不能再演了

2015年01月20日 13:0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近日,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曹钢接受媒体采访,直斥听证会目的就是涨价,听证制度“存在腐败漏洞”,不能“耍把戏愚弄群众”。4年前,作为陕西省天然气价格听证会的代表,曹钢曾明确发出反对涨价的声音。

  曹钢教授话语一出,立即博得了众多网友的喝彩声。网友喝彩的同时也把听证会的种种弊端再次推到了前台。本意为听取各方意见、提高价格决策民主性的听证会如今越来越成为一道摆设,以至于成了单边的“听涨会”,让人唏嘘。“逢听必涨,逢涨必听”,戏谑的背后更多折射出普通消费者的无奈。

  令人费解的是,明知“听涨会”不合理,群众已经失去“兴趣”,“听涨会”却依旧在各地频繁上演。最近的一次,西安就出租车调价举行听证会,29名代表仅1人反对涨价。听证会制度改革迟迟不见动静,正说明了相关利益部门在主导价格听证方面的权力之大。如果不对这背后的各方权力进行约束,听证会的“表演”就不会结束。

  引进听证会制度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这就需要各方代表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言、辩论,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支持就是支持,反对就是反对,人们希望听到各方代表内心真实的声音。然而,现在各地听证会邀请的代表,声音却出奇地一致,实在是太不正常。在“一致赞成”的表象下,各地频繁爆出的“听证专业户”也让听证会逐渐沦为一种形式。听证会听不到消费者的声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管理部门既是价格的维护者,又是听证会的组织者。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割舍不掉自身的利益,相关部门在听证会上由着性子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各地的价格听证会“荒诞剧”还在持续上演,人们对它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失去耐心”。群众参与的热情少了,受到的诟病却越来越多,本身就说明价格听证制度有改革的必要。要把作为舶来品的“听证”用好,要想让人们对听证制度重拾信心,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对价格利益部门的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明确界定听证对象和范围,让听证会成为独立于第三方的听证模式,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吴金彪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