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收不送红包协议”的“乌龙效应”

2015年01月26日 15:02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在日前北京市两会上,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说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1日起开始实施,结果,我们医生拿着协议跟患者签字时,红包反而多起来了。

  当初,舆论就不看好“拒收红包协议”,说是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协议”不但不管用,反而让红包多了起来,或许是舆论没有料到的。但细品其中的缘故,却一点都不复杂:患者送红包,医生收红包,实质上是大环境“腐败文化”的一个分支问题;一纸协议,如何敌得过“文化”的力量?当初网友们就“起哄”说,要不要学习“不收不送红包协议”模式,官员们都来签署“不贪污不受贿协议”、“不包二奶不养小三协议”……这当然是在说笑话,但现实中的很多“廉政形象工程”,与“不收不送红包协议”相比,本质上并无区别,比如有的地方搞“廉政宣誓”,有的地方举行新上任干部“金盆洗手”仪式等等。卫计委要求医患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是真的相信它有用,还是认为签了总比不签强?

  “有些患者见到协议书后说,不好意思,我刚住进来,红包还没准备好,抱歉啊。医生说你不用给,我不收。结果晚上,红包就送过来了。”本来患者没想或“忘记”了送红包,结果却反而被这个“不收不送红包协议”给提醒了;医生说“不收”,患者却不敢相信,相反更相信潜规则的效力。而如果现实中的潜规则仍大行其道,对于“不收不送红包协议”这种明规则,人们会下意识地不相信。关键问题还在于,医生收红包也好,官员受贿也罢,一是从来就不曾允许,二是从来就是私下交易———本来就是看不见的交易过程,却要交易双方在人前表演“不交易”,这确实有点掩耳盗铃。

  一纸“不收不送红包协议”,竟出现这般“乌龙效应”,是讽刺,也是提醒。这种“君子协议”还是少搞为好。马涤明

【编辑:和星晨】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