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救命通道不能被“堵死”

2015年02月25日 09: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高速路堵车,眼下已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如果这种“堵”,非天灾而全是人祸,则让人堵心。仅这个春节,成都附近高速,就有两起被舆论关注的应急道被占,堵住了救护车。

  这已不是一场交通意义上的堵车,而是与时间、与病魔、与灾祸赛跑的最惊心动魄也最容不得任何差池的赌命。人为地多堵“救命车”一秒,亟需救助的当事者的危险指数,就可能猛翻一倍。堵死救援车道,可能就堵死了多少人的生命通道。

  因无视道法交规,没有起码的尊重制度、敬畏规则的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甚至只是“无恶意”乃至全然“无意识”的占道抢行交通陋习,而堵死应急的救护车道,这种积重难返、习非成是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随大流的惯性违规,才是更可怖的更深层的夺命病源。

  当一种陋习,在特定情势下,转变成一种对某时某刻某个特定受害者的无人负责的“谋杀”。还有比这更悲哀更恐怖的吗?因为,今天无意识的占道一时爽,明天谁能保自己不会成为被堵进火葬场的那个倒霉的牺牲角色?

  当然,抢行占道,在个体素质之外,还有法律执行和公共意识、汽车文化的综合影响。除了事后执法,技术层面应对也应重视,应有从驾校开始的事前培训和应急避让预演练习。紧急避让中的交通违规违法,应有免罚配套措施。只有从文化心理、培训练习再到交通执法的全方位立体护航,堵“死”悲剧才有望消弭。□李晓亮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