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野生大熊猫调查:难见“芳容” 粪便成宝贝

2015年02月28日 14: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揭秘野生大熊猫调查:难见熊猫“芳容” 粪便成为“宝贝”

  中国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出炉,令人欣喜的是,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增加明显。那么这些调查是如何完成的呢?记者通过采访参与调查的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揭秘。

  专家在调查过程中能直接见到大熊猫吗?

  大熊猫仅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部分山地。

  大熊猫有多少数量,并不意味着调查员能见到多少大熊猫。一般来说,调查员很难见到大熊猫真容。例如,甘肃省大熊猫保护区面积约70万公顷,100多只大熊猫生活在偌大的保护区里,即使是经常进入保护区的调查人员,也很难目睹野生大熊猫的“芳容”。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李晓鸿,曾在中国最大的野生大熊猫保护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14年,在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成为专家组成员,但在两次调查过程中,他都没有见过熊猫的身影。

  此外,调查大熊猫的时段也有讲究。记者了解到,大熊猫一般在冬、春、夏季活动,冬春季活动在海拔2000米以下至1200米以上的地段;夏季则上移到海拔2400米以上的亚高山地带。

  专家说,冬春季节是调查最好的时段,夏季雨水多,竹叶茂密,能见度低,不容易发现它们的活动踪迹。

  专家通过什么方法确定有大熊猫呢?

  尽管见不到熊猫的面,但专家总有方法能确定它们的存在。“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在野外大熊猫调查过程中,专家们会边走边寻找大熊猫的活动痕迹,比如大熊猫吃竹子留下的咬痕,在树上蹭过留下的毛发,还有大熊猫卧过的痕迹,大熊猫产仔使用过的洞穴,以及大熊猫的粪便等。

  其中,大熊猫的粪便更是调查的“宝贝”。记者曾在保护区内部见到过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形似红薯,像一些没有消化的竹屑粘合起来,没有臭味,且散发着竹子的气味。专家说,熊猫是“直肠子”,因此粪便当中还存有完整的竹节。

  因为粪便表面会沾有大熊猫脱落的肠黏膜,其中有大熊猫的DNA信息。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站长周灵国说,三天以内的熊猫粪便,经过无水酒精处理,提取粘液之后就可以进行DNA检测了。

  李晓鸿说,第四次调查和第三次调查相比,调查人员首次大范围内采集大熊猫DNA信息。这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性比结构,建立野生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数据库。

  此外,传统“咬节法”也能帮助调查大熊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雍严格说,大熊猫食道很短,竹茎经过消化道排出后,几乎仍然能保持竹茎原来的长度和形状,粪便中的这些竹茎即“咬节”。不同熊猫的头骨距离不同,咬食竹子之后拉出来的粪便当中竹节也会不同,通过测量竹节大小的平均值,成为判断熊猫个体差距的重要依据。

  周灵国介绍,通常提取1到3团完整粪便,打散后测量竹子上咬节的长度,一般测量100个咬节数,取其平均值。如果粪便没有明显差异,300米内不会重复取样。如有显著差异,初步判断调查区内有2只熊猫,对新发现的粪便重新取样。

  专家们还可以利用大熊猫两团粪便之间的距离,来推断是否属于同一只大熊猫,比如经过研究,如果两团熊猫粪便相距离5.5公里之外,就有95%的可能性是属于两只大熊猫。

  专家在野外调查危险吗?

  在保护区内的崇山峻岭间进行野外调查,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在调查伊始,保护区被分成数千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小区约为2平方公里,调查人员要按照要求在每个调查小区里完成若干个“指定项目”。

  调查队会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个人,每组有一名熟悉当地林区地形的老百姓作为向导,另外两个是调查队员。

  早晨,大家会从野外的帐篷营地出发,每个小组通常一天完成一个调查小区的科研项目,晚上赶回到营地集中。在保护区内部,许多地方仍然没有手机信号,在没有车行道路的地方,队员们只能背着设备、徒步行走。

  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会遇到羚牛、黑熊等野生动物,但在熟悉野生动物性情的专家眼中,这种危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比如遇到黑熊,人要站着不动,一般情况下,黑熊就会转身跑掉。(记者 屠国玺 李华 丁海涛 余里)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