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电视购物莫成电视购“无”

2015年03月05日 14:0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399元买智能手机还赠“名表”,订购时19元收货时成了299元,700元买眼药水想退要赔一半钱……2日一天时间,本报就接到了3起针对电视广告购物被骗的读者投诉电话。如今,电视购物成为老年人购物的一大渠道,而电视购物广告一直存在着监管不严、投诉无门的问题。(详见《齐鲁晚报》4日C06版)

  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的电视购物广告总会随之而来,尤其在深更半夜更是占据主导地位,依托现场演示、现身说法等手段,把产品夸得一好百好,价格说得一降再降,经过极具诱惑力的“狂轰滥炸”和反复折腾,怎不令人怦然心动?

  电视购物以其短、平、快的优点,确实给公众购物消费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准入门槛太低、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商家“赚一把就走”的心态泛滥,现今的电视购物要么是虚假信息过多,要么是假货劣货充斥,要么是售后服务无法保障,购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购无”,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整个行业造成了不易治愈的“内伤”。

  再仔细想想,公众之所以如此信赖电视购物,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来的,说白了是对电视台的一种无限信任。对电视媒体来讲,尤需将信任变成责任,在广告内容的把关上严之又严、审核中细之又细:广告宣传中有没有误导和蒙骗消费者的故意?内容是不是讲得真实可信?只要多一份责任心和辨别力,是完全可以避免虚假广告出现的。再者,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及时“预警”、惩戒商家,更能起到正本清源的功效。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是经商的最基本准则。对电视购物来讲,更应带头自觉遵守、自律执行,用实笃笃的诚信赢得公众的认可。唯有如此,电视购物才能走得更远,真正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当然,工商、物价等部门也应把加强管理、规范行为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严格落实《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加快推行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不再让电视购物“失控”。徐剑锋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