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睡眠障碍的多重“病根”需多方救治

2015年03月23日 14:5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三成人患有睡眠障碍,全国却没有一个睡眠医师;睡眠诊疗几乎包含了“中华医学会里的所有学科”,却鲜有医院设立专门的睡眠科室……现代社会睡眠问题越来越高发,睡眠医学仍是医疗体系的“边角料”。在第15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多位专家呼吁,加强睡眠医学体系建设,为人们卸下“睡梦中的包袱”。(3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睡眠质量良好包含以下指标:30分钟内入睡;睡眠深沉,呼吸深长无打鼾,夜间不易惊醒;起夜少,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早晨起床后精神好;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乏。然而,在坚硬现实的挤压下,不少人却成为睡眠障碍的受害者,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医疗讲究“对症下药”,治疗睡眠障碍显然离不开“技术视角”。只不过,与老百姓“等不及”、“伤不起”的一些医疗诉求相比,睡眠医学体系建设显得没有那么紧迫,长期处于一个被忽视、被遗忘的边缘地带。在睡眠障碍逐渐从特殊性问题向普遍性问题过渡的当下,睡眠医学体系“亡羊补牢”已经迫在眉睫。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社会阶层在生存生态上存在着鲜明反差;沉重的生活压力,激烈的工作竞争,不良的社会心态,让人们的精神世界长期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甚至焦虑的状态,不可避免会影响睡眠质量。

  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衡的情形下,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迅速地向有限的大中城市积聚,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地方。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不少劳动者都面临着职场压力。如果劳动者在市场中的机会和待遇不得到根本性提高,如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真正能救赎的是我们自己”。睡眠障碍固然需要专业医疗服务的支撑,也离不开“自我救赎”。不论是生活作息不规律,还是过于沉湎于网络和手机,抑或睡前过多地饮用咖啡等兴奋性饮品,只有实现生活观念的更新和价值排序的重塑,将睡眠质量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自我约束,我们才能享受更加有品质的睡眠。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任何共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形成合力;单独依靠或者忽略某一方面的力量,通常都是不可取的。不论是加强睡眠医学体系建设,还是改善劳动者的生存生态,抑或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只有多方携手,才能消除睡眠障碍,从而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去迎接新的一天。

  杨朝清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