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金华将办第四次海葬活动 入“海”为安渐入人心

2015年03月23日 2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金华3月23日电(见习记者 李婷婷)鲜花相伴,海风拂送,骨灰撒入大海。因节俭和环保,海葬如今已在各地悄悄扩散开来,并受到思想开明人士的一致认可。23日记者从浙江金华民政局获悉,3月26日,该市将举行第四次集体海葬活动,地点在舟山市普陀区莲花洋海域,共有9位逝者将以这种特殊的形式融入大海,回归自然。

  经过2年多的探索,截至目前,金华已有20多位逝者选择海葬。

  绿色殡葬服务深入人心

  “我母亲经受了太多磨难,承受了太多委屈,她老人家生前有个遗愿,就是百年之后要把骨灰撒向大海。”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厚大村村民范天健的母亲张女士是一名军人,从小接受开明思想的熏陶,喜欢亲近大自然。

  因为一个“海葬梦”,母亲逝世后,范天健将她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家里二十多年。2012年,当看到报纸上刊登金华要举行海葬的消息,范天健马上来报名,以了却母亲的心愿。

  而对金华另一对夫妇来说,这也是一个等了许久的消息。他们的女儿因为患骨癌,七岁时不幸去世。小女孩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去看看大海。但由于病情原因,父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走了以后,骨灰一直没有下葬。直到亲手将女儿的骨灰撒向大海,这对夫妇的心结才最终放下。

  海葬,是实现生态、节地、绿色的安葬方式之一,是将骨灰由长久存放逐步过渡到不保留骨灰,回归自然的新葬式。

  金华市民政局副局长胡立中告诉中新网记者,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步开放,“入土为安”的传统在发生变化,而显现生态环保的殡葬则获得了更多认同。

  在金华,共有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种生态殡葬方式,其中海葬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胡立中介绍,2012年冬至前夕,金华举行第一次集体海葬,当时共有5位逝者,第二次为4位逝者。到2013年下半年第三次时,则有12位逝者海葬。

  “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环保的丧葬形式,海葬不仅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存环境,更可以移风易俗,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胡立中说,虽然目前金华市区有的老人身体健康,但也早早的来提前预约海葬服务,人数大约在五、六十名左右。

  清明前将举行海葬

  鲜花相伴,海风拂送,入“海”为安的思想渐入人心。记者了解到,3月26日,在舟山市普陀区莲花洋海域,金华市与宁波市将共同举办“魂归大海,回归自然”大型集体海葬活动。本次海葬也是金华组织的第四次集体海葬活动,共有9位逝者将以这种特殊的形式融入大海。

  金华市龙山公墓负责人余小华表示,集体海葬活动原则上每年举行两次,清明、冬至前各一次,参加集体海葬活动坚持自愿原则,由逝者家属向市龙山公墓提出申请,提供骨灰寄存证或火化证等相关证件,并填写“骨灰撒海业务登记表”。

  同时,可有4名随行家属同往,年龄原则上要求在65周岁以下,且身体状况良好,费用全免。

  余小华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家属悼念逝者,龙山公墓今年还要规划建造海葬者纪念碑。

  “不占地不劳民伤财,我认为海葬更是一种浪漫回归。”余小华说,大海孕育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生命,若能让人生最后的归宿投入胸怀博大的大海,也算得是一次完整的轮回。(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