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车牌竞价第2期6491个指标仅529人竞拍(图)

2015年03月26日 09:4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深圳车牌竞价第2期6491个指标仅529人竞拍(图)

  25日,深圳小汽车增量指标第二次竞价结束,个人增量指标6491个,仅529人参与竞拍,相比第一期个人增量指标3912个,1417人出价,可以说指标多了参与竞拍的人更少了。与首次竞拍不同的是,无论单位类还是个人类的平均成交价都大幅低于首次平均成交价。记者登录网站查询时看到,本次个人竞拍的平均成交价为14565元,与首次个人竞拍的平均成交价22173元相比,降幅达34.31%;本次单位类的平均成交价为18539元,相比首次的33240元,降幅高达44.22%。

  25日,竞价结束后,市交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本期以竞价方式向个人和单位配置增量指标7535个,其中个人增量指标6491个,单位增量指标1044个。通过资格审核的有效编码申请数:个人742个,单位127个。成交编码数:个人529个,单位88个。这意味着个人增量指标流拍5962个,单位增量指标流拍956个,仅有不到车牌指标数量一成的市民参与此次竞拍。

  记者发现,此次个人、单位类最低成交价的申请数量和最低成交个数相同,这也是和深圳首次竞拍时出现的情况一致。按照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刘庆云的话来说:最低竞拍报价人数和成功竞拍人数均同等,这样推算来看,参加的竞买人全部成交了。

  聚焦

  1

  本次平均成交价为何大幅低于首次?

  回应:第二次竞价设置了最高成交价

  按照本期的平均成交价,深圳第三次小汽车增量指标竞拍的最高额度不能超过第二次平均成交价的两倍。即:第三期竞拍个人不得超过14565×2=29130元;单位不得超过18539×2=37078元。由于竞价必须为100的整数,这也意味着下期限价将分别为29100元、37000元。

  对于本次竞拍平均成交价大幅低于首次平均成交价的原因,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刘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有市民在首次竞拍指标时拍出了20万元的价格,而这种操作失误不会在第二次竞拍时出现的。刘瑄表示,第二次竞价设置了最高成交价,这就拉低了平均成交价。此外,首次竞拍时1万元价格全部成交,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本次的平均成交价。竞拍成功后却不交钱会如何?刘瑄表示,这类市民此次5000元的保证金将会被没收,但并不影响下次的竞拍资格。“再补交5000元的保证金仍可参加下次的竞拍。”

  此外,申请人需要改变申请类型或者配置方式的,应当撤回原申请后重新提出申请。单位或个人申请增量指标,每月8日之前提出的,纳入当月指标配置;每月9日之后提出的,纳入次月指标配置。

  2

  为何不提前公布竞价参与人数?

  回应:为避免影响最终竞价结果

  在竞价活动前以及竞价过程中,深圳的指标管理机构并未公布竞价参与人数,而是在竞价结束两个小时后公布了通过资格审核的竞价市民数量、竞价成交数量等信息。

  “为什么不能够提前公布呢?”市民龚先生对于通过网络竞价的方式感到困惑,“大多数竞价拍卖都是现场竞价,可以看到多少竞价对手参与,还可以同步看到其他人的报价,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报价。”

  对于市民的疑惑,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予了回应。他表示在车牌指标竞价前不公布参与竞拍者数量,这是广州、杭州、天津、上海等其他限购城市的通常做法。

  该负责人透露,车牌指标竞拍的所有款项将上缴政府财政专户,其竞价模式类似于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的其他情况。因此,在车牌指标竞价前也不应公开已通过资格审核的竞买人数量信息,避免提前公布影响最终的竞价结果。

  温馨提示

  本周内可申请资格审核复核

  第2期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申请受理于3月8日24时截止,资格审核结果于3月23日公布,申请人可凭账号登录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查询。

  申请人如果对申请资格审核结果有异议的,需在5个工作日之内,也就是本周五以前,向相应的信息审核部门提交复核申请。

  深圳市小汽车指标调控管理中心透露,目前已取得公证书的存量二手车指标申请业务已开通。申请人可在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信息系统首页->其他指标->存量二手车申请办理。因调控系统与公证处公证数据并非实时同步,为确保申请成功,请申请人在取得公证书5个工作日后再行办理申请。文\记者蒋偲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