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价墓渐“淡”行业非议尚存 殡葬改革待法律护航

2015年04月08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高价墓地渐“淡”行业非议尚存 殡葬改革亟待法律“护航”

  中新网杭州4月8日电 (见习记者 倪晨琪)“做我们这行,最不需要的是名片,发名片只会遭到异样的眼光;逢年过节,不走亲戚不拜年,平常生活也较为独立,怕给别人带来晦气。”杭州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找了半天名片,依然无果。

  记者走访浙江多家陵园与殡仪馆,发现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痼疾,这个行业所遭受的“排斥”甚至“歧视”依旧存在。

  同时,记者发现,过去所谓的高价墓地逐渐“隐去”,“私人订制”、“个性化”等服务悄然兴起,“惠民、节地、生态”等殡葬形式被大力推行,但部分公益性墓地仍存在“乱象”。

  从业者:习惯了非议

  “因为先前的经历,自己和周边的人都不亲近,唯独与邻居王奶奶平常交流多一些,王奶奶也很照顾我这个小女孩。但是,有一天,王奶奶病重,他们的儿女都找上我,大庭广众下将我劈头盖脸骂一顿,说我晦气才导致奶奶生病。”时隔数月,杭州市殡仪馆化妆师李红(化名)向中新网记者讲述时,依旧眼眶湿润。

  与李红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殡仪馆主持人、司仪张刚(化名)。张刚表示,去相亲一提起自己的职业,对方就立马断了交往的念头。只能保密自己的职业,希望时间可以让对方不介意自己的职业。

  “但是,很不幸的是,那个我保密职业的交往对象亲属去世,逝者的司仪就是我。就那么正好地遇见了她,结果就又谈崩了。”王刚此时已经笑看过去。

  记者走访多家殡仪馆及陵园,诸多工作者都表示,选择是因为真的想去从事这份职业,有热爱。别人的非议与指责,让自己的生活倍感压力,但现在也已经释然。

  “我们处理过那么多尸体,看过那么多的生离死别,生死都看淡了,又怎么会介意别人对我们的指指点点呢。随他们去,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上述负责人说到。

  90后化妆师陈芳(化名)坦言,由于外界的不对等看待以及对象不好找、工资不高等情况,自己也考虑过换工作。

  “殡葬行业的工作者历来过得艰难,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福利待遇,都是值得深思及改革的方面。”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梁星心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的人,工资高些也是应该,换位思考就明白其难处,基层员工则更需要关怀。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博士王平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殡葬行业在社会来说是相对边缘化的行业。跟西方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个职业的排斥会相对严重,怎么克服,不仅仅是体制障碍,更大程度上是文化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工作人员也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私人定制兴起 探索“集约化”

  “高价墓”,前两年引发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记者也走访了杭州多家陵园了解情况。

  杭州安贤园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现在普通的安葬是两三万,生态葬有一两千,也有特定的免费墓地,再稍微高则有五六万。针对不同的需求方,也进行私人个性化定制,具体没有上限,根据需求及各环节成本而定。

  “墓地不允许买卖,杭州地区乱象高价墓地比较少,村里可能会有。现在人们还是偏向于传统形式,办丧事要豪华,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推广‘生态、节地’的安葬方式。”该工作人员说到。

  杭州钱江陵园的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钱江陵园有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墓地,也有两千、五千等价格的壁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陵园现在墓地均价在两万左右,也会根据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那所谓的“私人订制”墓地,又是怎样的形式?记者走访各家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根据亲属的要求,在采购、产品、仪式、墓地维护等多方面进行定制。

  浙江省殡葬协会数据显示,杭州市现在共有公墓(陵园)20家,国有事业性质7家,村办集体经济9家,股份制企业3家,集体企业与事业单位收入款均教育各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

  浙江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浙江省全面实行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地方财政年配套资金3.8亿元。

  “收支都清楚,经营性陵园也有监管,现在杭州地区是不存在‘天价墓’一说。”浙江省殡葬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到。

  “政府的大力推进与严格监管,很大程度上减轻群众负担,解决了‘死不起’、‘葬不起’的问题。但是如果市场需要个性化服务,那就应该让市场自身调节。”梁星心表示。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员肖成龙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及现在部分地区出现“死不起”现象,一是传统厚葬观念及攀比心理;二是土地资源紧缺,市场经营主体自主调价;三是部分地区存在黑中介。

  多位专家表示,传统文化理念的痼疾无法短时期内转变,但在土地资源上可进行优化。

  钱江陵园总经理表示,钱江陵园有近50亩地,经过民政等部门审批进行规划,每年会定期开发500-600个墓地,持续有效地进行经营。

  梁星心对此提出“集约化安葬”概念。“‘集约化’就是单位面积不变,实行隔层安葬以节约土地资源。这在管理、技术、服务、宣传等各方面可以向台湾学习,我们也在研究和探索,准备推出适合浙江的节地生态葬。”

  梁星心介绍,浙江全省共有76座殡仪馆,年火化遗体31万余具,火化率已连续5年保持100%,在全国处于领先;坟墓生态化改造300万余座,恢复可用地10万余亩。

  “火化并不等于火葬,火化率上来了不等于没有问题了。后期还有骨灰是寄存是安放还是地下安葬等问题,像盖楼房一样的叠加安葬是节约土地的一种可探索方式。”肖成龙说到。

  公益性墓地待调整 法律缺失拖后腿

  “在农村的公益性墓地,村里不管,镇或区政府更是不管,管理脏乱差、设施不齐,被投资人承包后也存在抬高价格的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乡村骨灰存放处、乡村公益性墓地县市、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费用。乡村骨灰存放处、乡村公益性墓地主要存放本乡(镇)、村死亡人员的骨灰,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浙江有乡村公益性公墓2万余家,经营性公墓118家,部分城乡结合部及村镇确实存在相关乱象。

  “农村公益性墓地,因为经营属性不一、计划经济遗留问题等原因在殡葬改革及城乡一体化上都暴露出不少问题。后期肯定要深度调研和科学规划,但有一点不变,就是‘公益化的方向,市场化的运作’,政府是提供服务和相应的监管。”梁星心说到。

  谈及墓地经营的不规范现象,多数专家表示,现阶段中国最需要的就是殡葬法的建立,法律的缺失和观念的落后一样,都阻碍着殡葬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有关殡葬行业的法律约束,唯一有的是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地方政府也都参照该《条例》进行相关工作。

  但是《条例》中多凸显政府对殡葬行业的管控性质,没有“惠民殡葬”概念,对于绿色生态殡葬等也谈及甚少,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肖成龙对此表示,中国是法治社会,但对于殡葬这保障民生的社会缺一不可的行业,法治却始终没有跟上。无论是政府、企业、公民,没法可依,政策的落实肯定打折扣。

  “法律法规缺失、改变文化观念也不易,就先从核心价值观宣传开始。核心价值观大家都知道,但是落实到殡葬这个行业上也是很难。殡葬改革,或将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实践和推进。”从事殡葬改革8年的梁星心对于未来还是有信心。

  “殡葬是一个特殊行业,改革光靠钱和标准是不够的,关键是服务的到位和落实,实现需求与关怀的无缝连接。”梁星心说到。(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