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返乡青年农民工助广西瑶绣解传承困境

2015年05月11日 1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广西百色5月11日电 题:返乡青年农民工助广西瑶绣解传承困境

  作者 黄令妍

  “传统瑶绣手工艺品很美,我想尽自己的努力来传承。”在广西田林县一间民族服饰店里,20岁的李密在帮家里看店,桌上散放着瑶绣的半成品。她丈夫的姑妈是广西瑶族织绣技艺的传承人盘海燕。

  广西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有瑶族人口150多万,占中国瑶族人口的62%。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族刺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项费时费工的传统民族技艺,近年来面临传承困境。

  李密所在的村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她在经历了两年的打工生涯后返回家乡。李密与当地一名瑶族青年的婚姻开启了她与瑶绣的缘分,她一过门便向身为瑶绣高手的盘海燕学习技艺。

  盘海燕说,侄媳妇的到来对她是极大安慰,她此前常担心日后无人能传承自己的手艺。

  盘海燕7岁起跟其奶奶学习刺绣,为这一传统技艺坚守了三十多年。她说,与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不同,瑶绣没有图案参考,一块黑布,五种色线,全凭脑中勾勒的图案进行反面织绣,一翻面即是完整精美的图案。

  有盘海燕自创的一套“瑶绣口诀”帮助入门,李密很快就能独立绣出婴孩背带。但瑶绣花样繁复,用色讲究,要学的还有很多。李密说,肉眼辨识细密的纹路最令她头痛。

  在李密的家乡,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民族手工艺还因为难以维持生计,“一条最基本的头饰带子,手工制作最快也要一个月,市场上仅卖500元人民币左右。”李密也是平常干农活,闲时才能学习瑶绣技艺。

  “姑妈一直希望我传承她全部的瑶绣技艺,但现在才刚开了个头。”李密略带羞涩地说,“慢慢来吧。”

  李密的丈夫同在姑妈盘海燕的店中帮工,长期耳濡目染,他也能对妻子的瑶绣指点一二。

  盘海燕常在广西各地村寨培训绣娘。她的学徒中,不乏年轻的打工返乡者。盘海燕最大的心愿,就是扩大自己织绣工厂的规模,吸引返乡年轻姑娘留下来。

  广西为数不多的瑶绣传承人中,有的年事已高,她们同样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辈身上。和盘海燕类似,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绣“集大成者”龚玉娟,已开始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儿媳和孙媳等人,期待她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灿烂丰富。同瑶绣一样,壮族织锦、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传承困境,亟需注入新鲜血液。

  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桂秋认为,农村年轻打工者远离家乡,漂泊的生活使他们更易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在依靠民族文化获得肯定以及经济效益后,新一代农民工自然会被吸引至民族文化传承的队伍中。(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