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权力不任性了吴海才不会“太憋屈”

2015年05月19日 15:5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如果政府公务人员每次刁难群众之后,都会受到应有的处理,就会促使他们养成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习惯。同时,吴海他们也不必因为担心来自权力的“灭顶之灾”而成为沉默的羔羊。

  北京的创业者吴海在今年3月发出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这封信在国务院领导阅读之后得到了回应。近日,多个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在中南海召开研讨会,当面听取了吴海的意见。

  吴海的一句“太憋屈”说出了很多创业者的心声。公开信中不仅谈到办证难,还涉及到一些部门的腐败行为以及庸政懒政、各自为政的问题。这不仅是吴海的个人遭遇,更是很多创业者的普遍感受。这封信既是吴海的心声,也可视为时代的呐喊。各部委如何回应吴海,不仅影响到创业者“下海”的积极性,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能否顺利并轨。

  让吴海感到“太憋屈”的诸多问题,其实都不难找到症结,无非就是权力太任性,比如每逢节日的吃拿卡要、基层警察随心所欲的执法、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如果不是一个有亲身体验的创业者,恐怕都很难相信一些政府部门至今还停留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毕竟,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已经推进了很长时间,本届政府关于简政放权的承诺在去年底就已经提前完成。吴海之所以感受不到简政放权的红利,是因为简政放权在传递中出现了梗阻。在地方,一些部门对“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恋恋不舍,不愿意放权。如果一些部门没有了那种可以令创业者“哆嗦”的权力,也就不可能在节假日收到企业送上的“特种税”。

  为推进地方简政放权的落实,中央也不乏督促行动。在不愿放又不得不放的时候,一些部门在简政放权方面玩了数字游戏,只放了一些没油水的权力,那些有油水的权力换个马甲很快就回来了。虽然简政放权已经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但是怎么考核是关键,如果只是被一些部门拼凑的数字牵着鼻子走,那么吴海他们的“太憋屈”就会变得“更憋屈”。所以,简政放权不能成为闭门造车的改革,必须多听取民意,只有了解了民众的“憋屈”和痛点,才能有的放矢。像吴海这样的创业者如果能更早一些被政府部门请去面议简政放权的问题,很多没有根基的创业者就会鼓起更大的勇气参与竞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也必然水涨船高。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之前吴海没有被政府部门当做“座上宾”,只是因为没给总理写公开信吗?显然不是。在吴海看来,企业之所以屡受刁难,是因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政府部门那里没有地位。面对权力的吃拿卡要,一个城市的几千家企业竟然无人吭声,都怕“灭顶之灾”。所以,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技术活,只靠一张权力清单也治不了吴海的“太憋屈”。政府部门必须在转变职能的同时不断转变观念,塑造与时代相适应的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否则,即使只有丁点的权力,都可能给群众带来泰山压顶的苦闷。

  所以,要彻底化解吴海他们的“憋屈”,目前急需改变的是加快简政放权在地方尤其是基层的落实,从长远看还要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如果政府公务人员每次刁难群众之后,都会受到应有的处理,就会促使他们养成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习惯。同时,吴海他们也不必因为担心来自权力的“灭顶之灾”而成为沉默的羔羊。 评论员 沙元森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