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饭局的麻烦”在饭局之外

2015年05月19日 15:57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因大吃大喝问题而被点名、处分,吉林省、河南省及杭州市等多地纪委亦就领导干部饭局问题发提示、打招呼,一时引起社会热议。随着各地纪委铁面执纪、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在各地建章立制的探索中,领导干部饭局的“红线”愈加清晰。(5月18日新华网)

  饭局很麻烦,吃着吃着就吃出了问题,让纪委操心,让民众指戳,让舆论质疑。一些地方就领导干部饭局划“红线”、设“禁区”,就具有了“宝典”的性质,广受欢迎。比如,吉林省纪委要求公职人员不准参加20类饭局;杭州市纪委要求领导干部赴饭局前要“三问”——谁买单、和谁吃、在哪吃;河南省纪委则要求领导干部主动拒绝公款饭局……这些规定不可谓不具体、不细密,而一旦有了具体的行为边界,相应也就有了规避的现实路径,或可做到“有章可循”。

  不过,若想真正遏制“疯狂的饭局”,减少“饭局的麻烦”,恐怕还得从其他方面着力,不能仅仅把注意力盯在饭局之内。

  其一,有必要查一查饭局是不是真的减少了。自从中央实行八项规定、厉行节约以来,以往的胡吃海喝现象确实有所收敛,体现在账本上的公款吃喝支出也急剧下降,这固然表明很多不必要的饭局已经消失了,然而仍有不少饭局被分流、转嫁抑或合并到其他名目下面。原先单位、部门自行列支的饭局,可能分流到下属事业单位、转嫁到企业,或者以会议费、办公经费、行政管理经费等项目呈现。从一些地方的财政预算报告看,列入“其他”项目下的数据明显异常,其中是不是存在吃吃喝喝的猫腻不难明了。此前媒体报道有些央企招待费为零的现象,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其二,有必要查一查都是什么人在消费“疯狂的饭局”。很多饭局其实一直高度隐蔽,只有在当事人落马之后才让公众窥得一点皮毛。像谷俊山一餐吃掉几万元、十几万元,一些单位的招待费用达到天文数字等等,这些奢华已经悖离了吃喝的本来意义,饭局只是一个呈现形式,饭局背后的权力场才是问题的关键。

  与饭局对应的,必然是不羁的权力。在这里,口腹之欲已经异化为权力的恣肆。所有的柔软与坚硬,所有的甜酸与苦辣,所有的冷拼与热炒,都围绕权力而变幻、融合、适应。只要权力缺乏约束,就不可能真正消灭饭局。说到底,饭局的失控、失序,本质上源于权力的失控、失序。只要存在不受制约的权力,只要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必然会出现不受羁绊的饭局。

  除了辛辛苦苦地给饭局设限划线之外,还应该从制度层面多一些建树,下气力搞好财政资金预算决算、使用管理、报销审批、公开透明等基础制度,并强化执行、严肃问责。无视制度的缺失,一味要求官员不去参加饭局,很难真正拔除病灶。 □胡印斌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