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成受访者:控烟令后会自己或劝亲友戒烟

2015年06月06日 03:1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6月1日起,被称为“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这也被形象地归结为:凡是“带顶”的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不准吸,“露天人密”的地儿也不能吸。对“最严控烟令”的实际效果,公众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控烟要重责也要“众责”

  顶着“最严”的名头,北京自6月起,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控烟期。而重拳之下,“控烟令”实施已近一周,也初见成效:“带顶的”地方公然吸烟的现象,已明显减少;“京报调查”结果还显示,6成受访者表示愿自己或劝身旁亲友戒烟。

  但基于吸烟者分布的人多面广特征、烟瘾难戒等因素,“无烟北京”的目标,肯定没法一蹴而就,也终需常态化控烟执法。这固然需要秉持对违规吸烟的“重责”、加强监控取证,也需广泛的社会参与。要通过更便捷的诉求传递与响应机制,增强民众的权利认知,鼓励他们举报那些顶风违规行为,把其纳入对违规吸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中。而“重责”与“众责”拱卫下,控烟效果更为可期。 新京报评论员 佘宗明

【编辑:吉翔】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