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个河南农民的“藏书阁”:裨益乡邻 服务群众

2015年08月28日 13:48 来源:大河网 

  今年55岁的樊春晓是个农民,也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在当地乃至省内外都小有名气,这缘于他的执著,缘于他的“春晓藏书阁”,还因为他先后被评为“平顶山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许昌市优秀乡土人才”。

  因收藏志趣相投,记者曾到过其家。其家位于襄城县湛北乡姜店村,三间平房,紧临省道309线。乡邻们说,这是前些年他给儿子准备的婚房,而记者看到的却是满屋的图书与报刊,还有迎面墙上的“春晓藏书阁”匾额,四周墙上挂满与他藏书有关的字和画。当说起他的寻书、买书和藏书故事,他如数家珍,透着一腔的痴爱。

  年少残疾 自强不息

  1969年冬天,9岁的樊春晓跟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割草,好奇中捡了一截淡黄色如同枯木似的小玩意儿,他像见了宝贝似的把它揣在怀里,兴冲冲地往家赶,没想到这玩意儿居然自燃了。瞬间,春晓的左手被烧得粘连在一起,后虽几经手术,但还是残了。

  从此,他变得郁郁寡欢。父亲樊培育当时是县文化馆的一名职工,看着孩子孤独悲伤的眼神,心如刀割,就常从城里买回来小人书(连环画)让儿子看,还手把手地教儿子画画、练书法。父子俩藏书百余本,招徕了村里的小伙伴儿常来找春晓借书。春晓不但从书中学到了知识,也找回了快乐。同时,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规划将来。

  痴心不改 收获满满

  春晓的父亲是一头沉(其父在县城工作,其母是农民),家在农村。“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农村缺乏文化娱乐设施,生活单调,大家没事就闲聊、打牌,甚至常发生和出现一些打架斗殴和不孝顺老人的事儿。“何不收集好书、征集妙语箴言,再制成碑壁大观,让农村娃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呢?”他说干就干。高中毕业后,尝试过写剧本、读过上海戏剧学院函大、并坚持读书的他,除了侍弄家里那五亩耕地以外,每每卖点余粮就买点好书。特别是农闲时他不闲,因小时学过画画,会油漆家具,十里八村有喜事儿都来找他漆嫁妆。他骑车走村串巷,挣了点钱就去淘书。有一次,他在一农户家里发现了一本全一本64开的《毛泽东选集》,他向人家讨要,人家不给,他就用3块钱的工钱换到了这个宝贝。还有一次是雨雪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滑倒了,油漆撒在了讨来的书上,他不管腿磕破、手出血,而是赶紧去保护那些旧书。

  就为这,村里的老少爷们说他不正常,怕下力,不务正业。妻子开始也不理解:“成天弄恁多旧书有啥用,能吃能喝?一年到头没给俺添一件新衣裳,破书弄了一大堆,你跟书去过吧!”

  春晓一气之下去南方打工,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南下的打工仔。晚上,他把年幼的孩子哄睡,以灯为伴,给一些名人名家写信,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1996年3月初的一天,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教授寄来了一本《记忆朱德》,并在扉页上题词:“学习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到名家的著作及题词,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后来又陆续收到了山东师范大学杨守森教授的赠书和50元钱,文学泰斗巴金也寄来了《家》、《春》、《秋》等11部著作,并委托陆正伟先生附信,表示对春晓寻书追梦的理解与支持。著名摄影师侯波老人的题词是:“到全国农民兄弟都爱读书时,国家才真正强大。”冯其庸、闫肃等名人也寄来了自己的作品。望着越堆越多的书籍,他顿生一种坐拥财富的自豪感。那天,他跑到代销点买来了一瓶宝丰大曲,三杯酒下肚,流下两行热泪,禁不住唱起了一首歌:“我心豪迈——”

  2000年后,他去过北京、天津、武汉、太原、西安等地卖画讨书,2003年带着孩子去浙江温岭鞋厂打工,仍然不忘淘书。下班他逛书摊,夜里给名家写信求书。2010年春节前夕,他带着搜集来的几百册图书还乡,并对所有图书进行整理,清点出各类图书两万余册,还通过书信“求”来了许多名人的亲笔题词近千条(幅)。回首淘书这20年,他说,我收获满满的!

  裨益乡邻 服务群众

  2012年,他在村外一社区楼群后面给儿子盖了三间婚房,也就成了他的藏书阁。一排排简陋自制的书架上,图书、报刊摞到了房顶。既有早期的报刊、连环画,也有党史、文史、科技、医疗等图书。不少知名学者、将军弥足珍贵的著作,都是他用一封封书信换来的。春晓美滋滋地说:“在搬进新藏书阁之前,乡政府还很保护我哩,不允许拆除这三间房,县政府还支持了我一台电脑和打印机呢!”

  看着春晓为索书而记下的4本通讯录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数千个专家、学者的联系方式,几乎每人的姓名前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记。春晓说,这代表写信的次数和对方是否回复。藏书过去是爱好,现在已经成了我生活的支点。

  樊春晓新建的藏书阁,在襄城首山脚下汝河南岸之畔,这里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明寺烈士陵园。首山游览景区正在规划,春晓藏书阁在装修中。春晓说,一楼要建成“春晓画廊”,以文会友,以文养文;二楼长期举办“爱我中华”将军、部长暨其他当代名家墨宝汇报展;三楼是“春晓藏书阁”,长期开放,实现群众大阅览。藏而读,读而知,知而行,建成后引导人们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建一个“碑壁大观”,将名人、名家的签名、题词、篆刻其上,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说着,他兴冲冲地察看着网站草案,“通过微信、网络平台,既能展示藏品,也能和读者交流读书体会,我还想把我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藏书是一桩美事,对自己是雅兴,对社会是功德。只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一抬头,记者看到“藏书阁”墙上挂着郑州大学教授李之亮的题词:“春晓同志追寻的是中华民族最美丽的梦”。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