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逃离光伏“梦魇” *ST天威保壳聚焦输变电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20日 15: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如果不出意外,曾经一度让市场侧目的新能源“明星”公司天威保变,2013年以超过52亿元的巨亏业绩,将成为新能源板块乃至整个A股新晋的“亏损王”。在经历连续两年亏损的败绩之后,天威保变自3月12日起正式更名为“*ST天威”,成为“ST家族”的一名新成员。

  天威保变的业绩巨亏源自于其曾斥资数亿元打造的新能源“巨擘”的折翼。在去年至今采取破产、资产置换并计提大幅资产减值准备等一系列“休克”疗法之后,如今的*ST天威正“聚焦”输变电业务,以图尽快驱散笼罩在头顶上的退市“雾霾”。

  但投资者仍忧虑*ST天威未来命运,业界更是对公司短期财务风险颇多警示。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追问,*ST天威高管人士一方面表达公司2014年全面扭亏并成功“保壳”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也坦承公司眼下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当前市场或许更看重天威保变所在的保定市重新定位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利好。张继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天威保变下属工业用地储备丰富,作为保定市的工业巨头,天威保变将有望在保定新的发展历程中收获诸多红利。

  光伏“梦魇”

  3月11日,天威保变披露2013年年报,亏损金额高达52.33亿元。公司表示,巨亏的主要成因在于新能源业务严重亏损,以及大幅计提各项减值和预计负债所致。

  天威保变一直以来的新能源业务主体是以多晶硅为核心的光伏板块,业内人士将公司巨亏的成因归结为:多晶硅业务的“生不逢时”以及技术落后下成本降低的乏力。

  在光伏行业鼎盛时期的2007年,国内外市场的多晶硅现货价格一度飙升至500美元/公斤,而当时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在40美元/公斤左右,这其中蕴含的暴利让众多企业纷纷趋之若鹜,全国各地的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彼时,天威保变在四川省一口气控股和参股了两家新设立的多晶硅公司——四川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一期总产能超过7000吨。

  然而,就在天威硅业投产后的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急转直下,多晶硅价格也由此进入快速下跌通道,直到最低点的每公斤不足20美元。“生不逢时”的天威硅业只在2010为公司贡献了533.08万元净利润,之后便进入了持续亏损状态。直到2014年1月,天威保变以债权人身份申请天威硅业破产。

  其实,多晶硅价格的下跌也在倒逼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尽可能获取利润。例如国内多晶硅龙头保利协鑫,其多晶硅生产成本在2009年第二季度大约40美元/公斤,而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就降到了25美元/公斤,随后的两年,其成本更是一路将至20美元/公斤以内。而天威硅业尽管起步较早,但成本降低却一直止步不前。

  据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继承介绍,到2011年底天威硅业宣布停产检修前,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一直徘徊在约30万元/吨(相当于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2009年9月,天威保变曾发公告称拟投资9.5亿元对天威硅业实施冷氢化工艺改造,以降低产品单耗来控制成本。“但当时多晶硅市场价格一直在跌,最夸张的时候几乎一天一个价,公司担心技改后的成本跟不上价格下滑脚步,因此除了部分改造之外,实际上的技术升级并未全面启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谢晨介绍,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多晶硅企业“成本倒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引发行业内大面积的停产潮。正是从那时候起,天威硅业便进入了漫长的停产检修期。

  “一面是成本倒挂,越生产,亏损越严重;另一方面,生产设备在停产期不断折旧,维护费用高企,徒增成本。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不少企业干脆宣布破产了事,这也是一种最现实的止损策略。”谢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即便当前光伏行业中下游已开始回暖,但直到2013年年底国内仍有8成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状态。除龙头老大保利协鑫一直在产外,A股上市公司中特变电工去年下半年也逐步复产,但仍然有天威保变、航天机电等公司剥离多晶硅资产。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天威保变投身新能源行业,从一开始便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他分析道,天威保变进军多晶硅可以追溯到作为第二大股东身份参股四川新光硅业,该公司是当年国内多晶硅最早承担国家1000吨多晶硅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企业,曾被四川省列为“头号工程”予以扶持。2008年项目投产,当年就创下超过10亿元的净利润。这在当时国内无人能及。

  “当时行业方兴未艾,新光硅业这样的老牌企业前景广被看好。兵装集团新入主天威保变,斥下数百亿元巨资让其加码新能源,且多数都投在多晶硅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年上马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两个规模都超3000吨的新项目,动作很大。”徐征表示,大跃进式的巨额投资之下,很多潜在问题都被掩盖了。

  徐征指出,数十亿元的投资几乎全部来自于天威保变从银行申请的担保贷款,尽管这在市场好的时候算不上大风险,但这些项目沿袭新光硅业的热氢化工艺,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技术风险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张继成也坦承,天威硅业项目上马时适逢“多晶硅比黄金都精贵”,一公斤数百美元远超行业平均成本,那时候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加紧上新项目,无人会想到要升级改造技术工艺。

  徐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说,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当初立项时,国外先进的冷氢化工艺已过了技术垄断期,不少国内企业已开始酝酿引进来。“如果当时天威保变的管理层能从一开始就采用新工艺上项目,而不是建成投产后碰到行业不景气才如梦方醒,那天威保变如今的情况可能不会这么糟糕。”他说,天威保变在多晶硅乃至整个新能源业务上的失败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老思维未能适应行业新时代的要求”。

  如今,天威保变旗下三个多晶硅项目的现状是:天威硅业破产、乐电天威艰难技改前景未卜、新光硅业这家老牌企业也在1000多吨的规模水平上原地踏步。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这三个项目除新光硅业外,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不算担保贷款的投入,直接投资的逾7亿元都“打了水漂”。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