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汽车3·15年度报告:人、车、社会期待和谐

2012年03月15日 14:5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参与互动(0)

  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神话般的发展。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更是双双超过1800万辆,从而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也有观点认为,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国只是刚刚迈入汽车社会门槛,离成熟的汽车社会还差得很远。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汽车、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西方发达国家长达百年的汽车工业史和汽车社会带来的阵痛相比,中国“汽车社会”来势迅猛,引发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进入到汽车社会,不仅对中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车、路、自然,汽车社会的几大核心矛盾,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社会的最大挑战。

  理想的汽车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汽车如何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幸福?

  城市驶入汽车社会

  汽车社会(AutoSociety)是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汽车社会里,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的空间属性的扩展和精神的延伸。

  按照国际惯例,当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就进入汽车社会了。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一个国家一般在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10%-20%时开始进入汽车社会。

  去年12月3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首份年度报告,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到8650万辆,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这也是世界公认的汽车社会门槛。

  按照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0辆的标准,一些省市已率先进入汽车社会行列。北京百户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约60辆,成都30.7辆,西安28.6辆,深圳27.6辆,苏州25.8辆,南京25.2辆,沈阳21.4辆,广州21辆。另外浙江省城镇居民去年百户私车拥有量也达到26.43辆,山东省城镇居民19.9辆。还有大量二三线城市百户居民私车拥有量也超过20辆,如唐山、温州、东莞、鄂尔多斯等。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汽车正快速进入中国城镇地区,驶向汽车社会的城市梯队已经形成。

  汽车改变生活

  汽车社会的到来,不仅是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不仅是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变化。实际上,汽车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就业选择和文化心理。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迁,使得汽车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性”工具,它改变了城市人的生产和出行方式、居住选择、城市和乡村结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结构、商业模式,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就业结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生活节奏,乃至知识结构、文化习俗等。

  当汽车进入家庭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进入效率和速度的“速活”社会,周末生活、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夜间消费和服务需求更加旺盛。

  围绕着汽车,还衍生出众多的消费内容,如汽车餐厅、汽车电影院、汽车旅馆等。汽车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频率和时间,催生新的消费形式,像超大型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就是汽车社会的产物。

  汽车社会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巨额能耗、行车文明、停车问题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得这么快,的确是一个成就,但我国社会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准备不足,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

  困扰一:“车”与“自然”

  汽车社会的加速发展也伴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车”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上。

  汽车首先是“石油吞噬机”,所以它也成为能源消耗的“油老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9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亿吨,原油依赖度或超50%。我国能源结构中,交通上升很快,交通中又以汽车为最。汽车的普及将加剧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

  与此同时,与汽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的城市“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给城市环境和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据各地监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源的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区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15%,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浓度日超标率达60%—70%。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56%以上,氮氟化合物占20%以上。尾气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如苯、醛、酸、硫、铅类物质,会引发肺癌、甲状腺癌、呼吸道癌、心血管病、肝癌等。汽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都市人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

  困扰二:“车”与“路”

  汽车社会的到来,让“车”与“路”之间的矛盾变得格外紧张起来。交通堵塞与汽车社会相生相伴。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例,上下班高峰时城区道路交通基本瘫痪,部分车道每小时饱和度高达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车速也下降到每小时10公里左右,低于正常的自行车速度。

  交通堵塞造成的社会代价是巨大的,目前北京居民拥堵经济成本已经达到335.6元/月,以北京1700万人口计算,每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亿元。堵塞还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其经济学本质就是增加时间成本,并降低服务质量。在机动工具家庭化的发展趋势下,机动性与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及公众生活质量的关联将会越加频繁。在城市道路难以扩容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成了摆在中国大中城市面前的课题。

  困扰三:“车”与“人”

  除了“车”与“路”之间的矛盾格外紧张,“车”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凸显。机动车驾驶员抱怨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行人和非机动车主则指责机动车侵占了他们的道路空间。相关统计显示,绝大部分的交通问题都是由不文明驾驶引起的。酒后驾驶、超速驾驶、闯红灯、强行并线、不打转向灯、转弯不让直行、辅路不让主路、夜间开着远光灯……像这样的不文明驾驶行为举不胜举,称之为驾驶陋习最为贴切。其实,不管是自行车社会还是汽车社会,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把问题全部归咎于交通工具本身,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同样是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人、车、路、自然”的和谐

  汽车社会的到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然而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汽车社会又应该是什么样呢?

  在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汽车社会应该是美国的模式,很大的汽车保有量,发达的公路网且高速通畅,汽车和燃油价格都很低,汽车文明程度也很高。但是,中国要达到如此汽车社会的模式,在短时间之内是很难实现的。有专家认为,中国未来汽车社会的理想类型应该是汽车规模适度,拥有率要受城市容量约束;增长速度不能太快,不以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汽车依赖程度要较低,城市日常出行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国内的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汽车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会形成一种新的城市形态。而从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来看,建立和谐的“人”、“车”、“路”、“自然”关系迫在眉睫。(张鹏)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