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国产奥迪A6L:中国高档车王者传奇(2)

2012年03月22日 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国产奥迪A6L:中国高档车王者传奇(2)

  全新奥迪A6L,定义全新标准

  2011年1月,全新一代奥迪A6(C7)中的标准轴距车型在北美车展首次公开亮相,此时,一汽-大众奥迪也将推出全新奥迪A6L长轴距版车型似乎已无悬念,业内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全新奥迪A6L这次将比标准轴距车型长出多少上。因为,在过去几年间,国产奥迪长轴距车型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为了在空间上占得“后发优势”,一些品牌甚至将其最新款中国版高档C级车加长至D级车水准。一汽-大众奥迪将如何应对?

  2012年2月,当一汽-大众奥迪首次披露全新奥迪A6L的技术细节时,结果多少令人出乎意料——当竞争对手都在认定“加长即成功”时,全新奥迪A6L的轴距比全新奥迪A6标准轴距车型轴距增加100mm,这一数值竟与上一代车型(C6)完全一致,颠覆了高档车市场“唯长轴距论”的风潮。

  “事实上,一汽-大众在全新奥迪A6L产品规划阶段曾经提出过多套轴距解决方案,但是,轴距并非越长越好,通过前两代长轴距车型的本土化研发,我们认为轴距增加100mm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档C级车的需求,如果继续增加,汽车的其他特性势必要向空间做出妥协,因此,在全新一代国产奥迪A6L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转向整车舒适性、操控性、高效特性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统一。”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奥迪平台经理于秋涛解释。

  基于全新的研发理念,一汽-大众提出,中国版长轴距车型不仅要在技术上保持与海外标准轴距车型完全同步,在装备和性能方面更要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大幅超越海外的标准轴距车型。

  为此,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为全新奥迪A6L确定了10余项仅供中国消费者享用的“中国版车型专属装备”,并设定了中国版车型在静音性能、舒适性能方面的新标准,而在每一项新装备、新标准的背后,都是源自一汽-大众奥迪对中国消费需求的熟悉和把握。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如果说竞争对手为高档C级车消费者提供了D级车的‘身段’,那么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的则是堪比D级车的驾乘享受。”

  企业实力升级,迈向全新时代

  在过去23年中,通过生产以奥迪100、奥迪A6为代表的国际领先的高档车,一汽-大众学习到全球最前沿的汽车整车技术、积累到全球最领先的高档车制造经验、实践到全球最先进的管理和营销体系。一汽-大众将过去23年吸收、积累的知识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转化和利用,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成功模式”,这为一汽-大众奥迪的每款产品都能实现市场领先缔造了坚实基础。通过生产全新奥迪A6L车型,一汽-大众丰富了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内容,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和升级。

  在研发方面,一汽-大众携手奥迪公司中国消费者成功开发了多项“专属装备”,实现了专为中国市场设定的“专属性能”,由此涉及的中国专用部件开发多达数百个,涵盖发动机、车身、悬挂、内饰、电气等多个系统,定义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三代长轴距轿车”之标准。不仅如此,凭借全新奥迪A6L,一汽-大众还首次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相当于“微混”的“启停”和“能量回收”技术的全车系普及。

  在生产制造方面,一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工业首开“铝制车身部件的全工序生产”之先河,在物流、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首次掌握了国际最为领先的铝合金车身材料加工工艺,为未来更快、更好地引进奥迪品牌轻量化车型铺平了道路。其中,仅仅为实现全新奥迪A6L车身部件的精确焊接,一汽-大众便投入巨资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全新生产线,并由此掌握了至少6项国际顶尖的汽车焊接工艺。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汽-大众的中方员工与奥迪公司专家共同完成了全新奥迪A6L车型的设计、研发、规划、实验等整车开发流程,同时,为了吸收消化全新奥迪A6L所大量使用的国际先进汽车技术,掌握全新奥迪A6L在生产、质保、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的严苛标准,赴德国奥迪公司培训的中方员工在人员数量、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上再次创下一汽-大众历史之最。

  此外,一汽-大众还凭借全新奥迪A6L的生产大幅提升了本土化供应商体系的实力。

  毫不夸张地说,全新奥迪A6L不仅是国产奥迪A6车型传奇与成就的见证者和延续者,更将是一汽-大众和奥迪品牌在中国下一段辉煌的开启者和推动者!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