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马i3纯电动车全球首发 明年上半年进入中国

2013年08月05日 10:4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许智俊(右1)等高层与奥运冠军陈一冰(右2)吴静钰(右3)在揭幕现场。

  以i充电壁箱可以6小时充满电。

  7月29日晚,宝马i品牌首款i3纯电动量产车在纽约、伦敦、北京三地同时揭幕。宝马中国宣布,i3将在2014年上半年正式进入中国,位于沈阳、北京、上海、深圳的6家宝马5S店将成为首批i3经销商。在首发揭幕现场,宝马还宣布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成为i3的第一位车主。

  碳纤维和铝合金双模块构成

  i3是为解决城市内交通而设计的全球第一款高档电动车。据i3项目相关工程师介绍,这款车的特点在于全新定义和布局的LifeDrive车体结构:i3由Life和Drive两个模块组成,前者主要指上半部分结合碳纤维增强塑料CFK制的座舱,后者则是指下半部分包括驱动装置、蓄能器和底盘结构在内的铝制模块,它的材料采用的是次生铝合金(非原生铝),可以降低80%的碳排放。上述工程师强调,由于Life模块中使用的碳纤维材料(CFRP)很坚硬,所以设计上节省了B柱,内部两排坐椅调试将更为灵活。由于碳纤维比钢材轻50%,比铝轻30%,i3全装备质量为1195kg,此外车身尺寸为3999×1775×1578mm。

  有关碳纤维车架结构发生碰撞时等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宝马i3项目相关负责人赵涛表示,i3在Drive模块的前车厢和后车厢均采用了铝制主动防碰结构,车身变形程度相较钢板车身要低。在桩柱碰撞和侧面碰撞测试情况下,CFK材料表现出了极高的吸能效果。“至于碳纤维车身,发生轻微碰撞时它会弹回去,发生稍微激烈碰撞时,相比钢材料车身,碳纤维对其他车辆的伤害程度也相对小。”赵涛表示,i3在维修方面并没有太多特殊要求,宝马5S店的技师只需要培训两天就能够进行碳纤维车身的修复处理。

  加装增程设备后续航里程300公里

  官方资料显示,i3的电动马达的最大功率为125kW,最大扭矩为250Nm,并通过单级变速器将其自发的动力传送至后轮。这台电动发动机的能源来自于安装在车辆底板内的锂离子蓄电池组。i3的0-100km/h加速用时7.2秒,锂离子电池能够协助它在日常行驶中达到130-160公里的行驶里程;在ECO PRO模式下,能够延长约20公里的行驶里程,而在ECO PRO+模式下,还能再延长相同的里程。

  此外,这款车还能根据需要配备里程扩展器(增程设备),一旦电量降到规定值,该扩展器便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确保锂离子电池的电量保持恒定。此功能需要一个大小为650立方厘米、功率为25kW的双缸汽油机,该汽油机直接安装在后桥上方的电动驱动系统旁边。加装增程设备后,日常行驶中的最大行驶里程可提升到大约300公里。

  宝马i3前期的推广受众瞄准那些有独立车库、可安装充电设备的用户。i3的充电途径主要有三种:常规家用插座、宝马i充电壁箱或者公共充电站。以220V12A电流的家用充电器可8小时充满电,而通过380V36A的i充电壁箱可以缩短两小时,即6小时充满。

  配置毫不妥协

  这款电动车的配置一点也没有妥协。i3的外部喷漆提供两种单色和四种金属色,并与黑带设计形成各种独特的反差美感。车厢内部的设计可以根据客户个性需求选择系列化方案提供的Loft、Lodge或Suite装备风格。

  此外,i3的标准装备包括iDrive操作系统和专业收音机、带有USB接口的免提通话装置、带有车尾传感器的驻车距离报警系统、独立式空调系统和可变行李厢。通过集成SIM卡实现的智能联网以及BMW i远程应用程序同样也是标准配备。选配件则包括导航系统、自适应LED大灯、电动玻璃天窗、自动恒温空调、坐椅加热装置、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以及大量的BMW ConnectedDrive产品;其他选配件还包括增程设备和驾驶员辅助系统,例如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泊车辅助系统、倒车摄像机和车速极限信息系统等。(记者 梁静晶)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