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定价高、以次充好 4S店做派该改改

2013年12月18日 09:25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计划经济时代服务行业那种柜台里爱理不理、爱买不买的国营做派,如今恐怕只能在汽车4S店看到了。当然,4S店一般不设柜台,工作人员表面上还是理人的,内心里也是希望消费者买的,所谓做派,其实是内隐的——我是厂家“直营”,不敢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但4S店之外均非“原厂”,只有我才是厂家的嫡亲正统。我这儿维修保养是贵,你(消费者)可以不在我这儿搞啊,但车子出了问题再来找我,我就不负责了。

  4S店“做派”的典型表现就是定价高。不仅零配件比汽配市场贵出许多,而且工时费也要比其他汽修店高出数倍。尽管多数4S店对收费项目都明码标价,但它们并不明示定价的标准和根据。消费者要问为什么,回答只有一个:厂家定的。把什么都推到厂家,这其实也是4S店“做派”的表现。事实上,4S店被批评价格虚高,的确有厂家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基于嫡亲的那层关系,汽车厂家与4S店之间签有保证“直营”属性的合同,前者为后者(以5至7折的价格)提供原厂零配件,并要求后者不得购进其他零配件,也不得将原厂零配件外卖。这种规定原意是保证汽车配件的安全性,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配件的垄断。存在垄断,那么与之相伴的毛病必然就有了。对一些市场保有量小的汽车品牌,由于一个城市只有一两家4S店,配件价格和维修费都会很高,店大欺客的事也变得常见。即使是大品牌,在二三四线城市4S店开店不足,同样会因垄断而伴生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事情发生。

  4S店凭借与厂家的关系把各种定价拔高,是可忍,但它们偷偷地把“原厂”件调包换了从市场批来的次件,就不可忍了。有这样一件事:车主梁先生到4S店修车,工作人员检查后说喷油嘴老化需换新的,原厂件4000多元。可是碰巧库房没货,工作人员让梁先生下午再来换。中午无事,梁先生到汽贸城闲逛,却意外地看到4S店那位工作人员正与一位零配件老板讨价还价,要的货正是喷油嘴,型号也正是他的车要换的那种。被逮了个正着,这家4S店就不好狡辩了。然而,其他消费者有几个能像梁先生这样“幸运”地“正好”发现4S店的调包猫腻呢?事实上,权威机构调查发现,4S店在维修、养护过程中不使用原厂配件或掺杂使用非原厂配件的情况达46%。

  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一些4S店在维修服务上还玩其他猫腻。比如存在隐形消费或强制消费,向缺乏汽车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夸大、谎报汽车故障,向消费者推荐没有必要的服务以增加其负担等。事实上,这些都是与“国营做派”相伴的问题,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与4S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但针对汽车4S店的政策法规相对比较滞后,难以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对于车企与4S店在经营、保养等方面的规定还处空白阶段,许多情况下只能依靠企业自律来维持行业秩序。

  靠4S店及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车企自己管自己,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有第三方监管的参与才行。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能够覆盖全国的汽车技术鉴定网络,完善对汽车销售及服务行业的第三方监督;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完善利益重心从保护企业转移到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政府“第三只手”的力量管好市场。(胡立彪)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