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均胜电子傍巨头欲夺汽车电子隐形冠军(2)

2014年02月20日 07: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 提前规划 抢占汽车电子大市场先机

  早在并购之前,均胜电子与德国普瑞的合资公司均胜普瑞就已经成立,其就坐落在公司总部院内。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坐落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均胜电子总部看到,均胜普瑞目前主要分为三层作业,一、二层属于生产车间,三层则主要从事研发。“德国普瑞在欧美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极少,均胜电子将利用双方在产品和客户上的互补性,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陈阳介绍说。

  均胜集团于2013年底启动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项目中国基地也位于此,该项目已经进入“招兵买马”阶段。研究院拟通过3年时间,研究开发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为国内外汽车厂商及电池制造厂提供技术服务。

  汽车电子主要包括四大单元:汽车动力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汽车电子网络系统,而BMS只是动力控制系统旗下的一员而已。目前,均胜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除了通过BMS切入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之外,还包括中控台、空调控制器、电子控制单元、自动化生产线等,主要客户包括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大众、通用和福特等。

  均胜电子围绕汽车电子业务做大做强的思路非常明晰,除了BMS外,在其他汽车电子产品领域也在加紧发展。以主打产品中控台为例,在2013年法兰克福车展中,均胜电子展示了中控台引入手势识别等多种输入系统,把智能手机的操作模式引入到汽车驾驶中来。

  中信证券相关分析师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场智能革命。除驾驶的乐趣外,汽车还将带来更多的便捷、娱乐和更好的安全体验,以汽车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交通产业链,有望催生千亿量级的新增市场。

  根据均胜电子提供的数字,汽车电子在紧凑型轿车和高级轿车总成本中分别占到15%和28%的比例,而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成本占比已经高达47%。郭志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说,虽然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与一般零配件相比,汽车厂商正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系统和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业务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点领域,这为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单元带来重大机遇。

  而随着宝马等传统巨头加入新能源汽车的“对决”,全球车企电动汽车市场有望迅速搅热。加上多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车方面的大踏步前行,全球电动汽车将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无疑为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

  “全球电动车市场已经从春秋走向战国。”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被媒体忽略的雷诺、奔驰等著名车企,在电动汽车投入力度方面并不比宝马少,丰田、日产、北汽等传统车企这几年里都都开始组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根据真锂研究预测,电动汽车市场会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发展,到2015年销量可达到100万辆。这将带动全球汽车电子消费市场的大发展。”

  根据德勤预测,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2012到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9.8%,远高于整车行业3-5%的增长水平。那么,蓬勃发展的汽车电子业务究竟能给均胜电子带来多大的利润贡献呢?

  BMS作为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产品,根据安信证券的预测,从世界角度来看,2015年全球电动车BMS市场规模望达400亿元,倘若宝马i3、i8全球年销量达到预期的3-5万辆,将为均胜电子贡献10亿元左右的收入。

  2013年上半年以来,汽车电子和功能件收入分别占到均胜电子总收入的69%和23%,毛利率方面则分别为64%和15%。陈阳介绍说,随着公司全球资源整合效果的显现和均胜电子现有客户宝马、奔驰、福特等车企产能的稳步提升,均胜电子无论从客户还是从订单方面看仍处稳步增长之中。

  中国证券报记者最新获悉,均胜电子日前已经就汽车电子业务发展愿景做出规划,其一是继续着重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的开发,保持技术领袖地位的同时努力拓展市场份额,争取成为全球行业前三;其二是保持驾驶控制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销售,争取成为全球前三位的供应商;其三,公司还有意进军行车安全系统电子产品市场,尽快生产出品牌产品,抢占一席之地。

  ● 前狼后虎 只争小领域“隐形冠军”

  虽然资本市场对于均胜电子汽车电子业务板块的发展一致存乐观预期,但是前行路上依然面临诸多路障,除了宝马电动汽车销量存在不达预期的风险之外,其他汽车电子巨头的整体竞争实力也都远超均胜电子。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对宝马等新能源汽车前景持谨慎态度。动力源公司高管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事物,技术成熟度远未达到传统燃料汽车的水平,特斯拉就曾发生过起火现象,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宝马电动汽车销量也同样存在不达预期的风险。

  实际上,宝马i3虽然性价比较高,但还远非鹤立鸡群。早在2012年,全球前三大电动车品牌Volt、Prius和Leaf的销量就已经分别达到3.0万辆2.7万辆和2.5万辆。2013年特斯拉Model S全球销量也已超过2.2万辆。而且,宝马i3大城市短途用车的定位或也将遭遇来到中国后的“水土不服”。以北京为例,不用说充电设置远未完善,本土车企更希望得到政府的优先眷顾,单就交通拥堵来说对宝马i3就是一个大挑战。“续航能力有限的背景下,上班路上堵上1个小时,电池半路没电了怎么办?”有受访者担心地问。

  宝马集团日前也表示,在完成对市场需求量的评估之前,宝马i系列将不会推出新款车型。“这表明宝马集团将暂缓i系列推新步伐。”某券商分析师分析说,“宝马推出i3车型,更多意义是在于测试电动汽车消费市场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如果市场反映良好,将为宝马集团赢得先机;如果反应平平,宝马或会驻足观望。实际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池技术瓶颈的双重掣肘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什么时候真正起来,谁也说不清。”

  除了新能源车市场的不确定之外,在汽车电子领域,均胜电子还面临着强有力的国际巨头的竞争。

  一方面,博世、电装等汽车电子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不仅不会轻易萎缩,而且抢占高端技术领域的劲头日益凶猛。博世工厂目前已经遍布欧亚,为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提供电子和机械产品。博世集团汽车业务部2013年营业收入再度增长7%达到307亿欧元,较汽车电子业务全年预计营收约37亿元人民币的均胜电子高出多个数量级。据悉,博世将在2014年量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等一系列全新的车联网产品,以保持行业排头兵地位。“作为全产业链零配件公司,博世在汽车电子研发领域显然更有眼光和优势。”有分析师指出。

  另一方面,IT巨头进军汽车市场的雄心也正在昭然若揭。谷歌、苹果等巨擘近来纷纷与奥迪、丰田等高端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将自己的电子技术整合到汽车之中。以苹果与本田的合作为例,本田将推出新车,利用方向盘上的按钮一键启动Siri,让Siri直接读出新接收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查看天气、设置导航等,而整个过程驾驶员的手都不必脱离方向盘。

  墨柯分析说,均胜电子的竞争者只会越来越多,均胜电子在汽车电子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其对普瑞的再投入以及本身的市场开拓能力。

  不过,郭志明表示,与汽车电子领域的“航空母舰”相比,均胜电子更愿意抓住目前所从事的细分市场中的机会,通过反应速度、合作关系等方式取胜。“德国本土公司中有一种‘隐形冠军’,只为某个大产品提供某个小部件,但这个部件绝对是一流的,比如德国某中小企业制造的一款‘电流传感器’产品在全球份额中能够占到100%。而普瑞就是希望成为BMS这个小领域的‘隐形冠军’。”

  林东清也从没有把博世和苹果等巨头当成竞争对手。“博世产值的确很高,但是在BMS等细分产品中的排名并非首屈一指。苹果、谷歌进军汽车电子,可以肯定能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它们所做的东西偏‘软’一些,类似于APP应用领域,而中控台等硬件领域还会由其他企业负责。IT巨头与均胜电子都只是各做一部分,均胜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汽车行业的‘小米’呢?如果均胜要介入这些‘软’的领域,为什么不可以与腾迅等互联网公司去合作呢?”(记者 王小伟)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