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出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14年06月13日 09:5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连续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汽车出口量逐月下滑。受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局势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出口量的绝对值有所下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在一些国别市场与日韩汽车的竞争交织在一起,实际上对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产生较大冲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5月份汽车出口比同期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5月汽车企业出口为7.63万辆,比上月下降2.3%,比上年同期下降12%,汽车出口比同期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4.29万辆,比上月下降7.9%,比上年同期下降17.2%;商用车出口3.34万辆,比上月出口增长5.9%,比上年同期下降4.2%。

  1~5月汽车累计出口36.3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8%,比前四个月扩大0.5个百分点。

  根据海关数据整理,2014年4月全国汽车进口13.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汽车出口7.8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6%。1~4月汽车累计进口43.9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0%;汽车累计出口28.1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1%。

  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连续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汽车出口量逐月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说:整体来讲,汽车进口保持了一个高增长,但出口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分析:如果和2012年相比,像伊拉克、伊朗、阿尔及利亚这些地方,受到当地政治局势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口量的绝对值都有所下降。另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同时我们在一些国别市场与日韩汽车的竞争交织在一起,实际上对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也有较大影响。

  2014年5月,我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汽车产销环比回落,同比增长;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明显;商用车产销环比回落,同比回落;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比同期继续下降;汽车出口继续下降;行业前十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摩托车产销下降明显;摩托车出口量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5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小幅回落,比上年同期保持较快增长,总体产销形势平稳。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7.58万辆和191.12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4.4%和4.6%,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和8.5%。1~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2.80万辆和983.8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4%和9%,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1和3.6个百分点。

  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明显,总体表现良好。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4.96万辆和159.04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1.1%和1.2%,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2%和13.9%。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0.95万辆和807.01万辆,比上年同期均增长11.1%。1~5月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SUV和MPV增长明显,均超过30%,是乘用车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轿车产销增速较低,分别为5%和5.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降幅均超过10%,较前四个月有所收窄。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比同期继续下降。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06万辆,环比下降2.72%,同比增长5.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5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5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1.6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3.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1.5%,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1~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06.40万辆,同比增长0.9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97%,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83个百分点。1~5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16.0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5.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

  此外,本次发布会还公布了1~5月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名企业集团名称,依次为上汽、长安、东风、北汽、长城、一汽、江淮、华晨、奇瑞、比亚迪。

  另据盖世汽车消息,大部分豪华车制造商业已公布5月份在华销量数据。从销量最高的十大品牌数据看,德系三强依然遥遥领先,沃尔沃、捷豹路虎、凯迪拉克和英菲尼迪等二线豪车增长尤为迅速。保时捷成为5月唯一下滑的十大豪华品牌。(王亮)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