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启辰还原“合资自主”产业逻辑

2014年07月10日 09:1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16日,东风日产启辰品牌第四款车型启辰R30将上市,这是东风日产第一款进入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产品,备受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启辰品牌在上市两年多后,将宣布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合资自主品牌。这也预示东风日产将真正进入双品牌驱动时代。

  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启辰在分享日产全球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彻底的本土化发展,已经建立起独立的品牌元素。启辰也从最初的拷贝日产,到实现将自身研发成果反哺日产车,同时带动本土供应商融入全球产业链。

  启辰因此还原了“合资自主”的产业逻辑,为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正名。这也成为东风日产重构未来十年合资企业理想的一个着力点。

  启辰反哺日产

  时至今日,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仍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产业现象。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国际巨头为应对中国产业政策,把老车型重新包装上市的一种短期行为,难以真正为本土产业发展带来正能量。但东风日产则一直宣称,启辰品牌不是政策性产物,也不是日产的附属品牌,而是一门事业。

  任勇坦言,启辰前期的两款产品D50和R50,更多的是在借鉴NISSAN品牌的基础上进行本地化开发。“不能因为强调自主,拿了别人的东西还要藏着掖着不肯说。自主品牌的发展,靠贴钱是不可持续的。”现在,随着后续产品的推进,启辰已经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品牌元素。

  任勇认为,以往合资自主的做法,譬如“全球品质一脉相承,与世界同步”,把国外做的拿到中国来,一定不是最妥帖的符合消费者需求。而东风日产是在基于日产全球开发集中优势的基础上,用启辰品牌实现非常彻底的中国化,更好适应了全球资源统合的市场规律。

  在启辰的发展中,东风日产中外方股东也均持战略性态度,让合资公司能够在共享全球资源的同时主导新品牌发展。日产一早就明确,启辰品牌不是日产的一个附属品牌,而代表着非常重要的市场机会。

  “日产是母公司,主要是投资回报。剩下的事情都是东风日产自己解决。”任勇说,启辰一开始也是拷贝日产,但现在已经开始将自主研发成果贡献到日产车上。启辰的一些研发项目,如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日产就会拿过去用。“启辰的研发团队已经在帮日产全球设计一些产品,日产每年会给我们上千万的资金作为报酬。”

  融入全球产业链

  在任勇看来,启辰找到了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好结合点,一方面是在整合日产全球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开发,同时也分享到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零部件以及技术产业成果。

  之前,受限于国外工程师对中国本土供应商的不熟悉,导致中国优秀的供应商无法在全球发包时就参与到全球开发体系中,也就无法为合资企业所用。而东风日产把握了这个产业机会,培育本土供应商和启辰同步发展的能力,从而创造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

  启辰R30因此能够超越此前并不成功的日产玛驰,成为东风日产首款进入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产品,实现高品质低价格,响应市场对小型车的本质需求。

  “5万元以下的小车,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做出来。这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如何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做出来。”任勇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造出高档车已经不是难题,难题是在产品性能和成本的最佳搭配上。因此,做好启辰R30,反而是对东风日产营销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的极大考验,是一个关键门槛。

  “我们把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培养起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得越好,对东风日产的支撑力越强,我们也会把它们推到雷诺日产联盟中去。”任勇说,现在,很多启辰的供应商已经进入日产全球联盟,经由这个途经使中国汽车工业加入到全球化发展中,进入全球产业链。

  重构合资企业理想

  “当中国市场发展到目前这样规模化的时候,可以创造和培育贡献给世界的东西。东风日产做的自主品牌——启辰实现了这一转变。”任勇说。

  启辰因此也成为东风日产在走出草莽创业的十年之后,重构未来新十年企业理念的一个着力点。

  一年多前,任勇就提出,未来十年,东风日产需要一种直接、形象、朴实的企业理想:将不单纯是日系背景的合资公司,而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具有完整本土根源的企业。“立足于中国,也必将贡献于世界。”

  这样一种企业理想的重构,不仅对于东风日产,对于整个汽车合资体系,也将具有根本性的革新意义。在任勇看来,这才是未来成就“新十年奇迹”的原动力。(记者 陈志杰)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