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广州停车费涨价温和仍难解公众疑窦

2014年07月11日 15:1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州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昨天正式公布。方案主要是将市内商业配套和咪表停车计时周期由“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一类地区白天最高限价均为4元/15分钟。由此,总体最高调升幅度从最初方案提出的300%降低到不超过100%。

  方案既出,停车费上涨几乎已势不可挡。且一类地区商业配套和咪表收费从现行的10元/小时涨到16元/小时,涨幅为六成,低于原来两个方案提出的22元/小时和18元/小时,看上去相对“温和”,但并不意味着无懈可击。

  既然停车费铁定要涨,无论涨幅大小,都回避不了涨价初衷与理据的拷问。此前政府部门声称调整停车费基于治堵,却又坦承“对治堵效果有限”,以致其出发点遭强烈质疑。加之停车场调查样本不公开,“各类停车场经营成本监审报告”可信度存疑。尤其是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的咪表数量、收入、分成、去向等成谜,更加重舆论的质疑。

  具体看最终方案还有种“暗藏杀机”的观感。表面看停车费整体涨幅不大,但计时周期从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对车主个体来说更像是“温柔陷阱”。车主到商业配套和咪表停车场停车,多数是购物、就餐等消费,有几人只停15分钟?官方所谓缩短计时周期 “可提高车位周转率及适当减轻车主负担”之说,或只是理想化的说法。民调显示过半市民反对停车费涨价,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因停车费涨价而减少开车去中心城区。这也难怪“涨价治堵”被指有违停车企业特别是咪表公司与政府“创收”的嫌疑。

  停车收费区域的划分同样值得拷问。虽然最终方案将白云新城区域暂不纳入一类地区,但收费标准高的一二类地区范围整体已大幅扩大,有说法是一类地区范围扩大超过4倍,等于高收费已给车主布下了“天罗地网”。“根据城市道路相关交通运行指标”等来划分收费区域的说法也存玄虚。如官方发布的“2013广州交通白皮书”称工作日道路平均运行速度为30.3km/h,比停车费调整方案提出至2016年不低于25km/h的目标还高,显然无法排除数据任意拿捏、“为我所用”之嫌。

  针对之前市民反映最大的住宅停车场调价问题,最终方案做了一个平衡,只对一类地区住宅停车场收费标准做出调整,市内月保最高限价从400元提到500元。如此选择或稍减少了“震荡面”,但仍涉及是否合法合理。有观点直指对住宅停车场限价与《物权法》抵触,还与市物业管理办法有关“住宅停车场由业主与物业公司协商定价”的规定存在矛盾,是政府权力之手“闲”不住。如果不通过法规政策修正解开纠结,政府“插手”住宅停车费就始终是扯不清的问题。

  总之,无论是“基于治堵”说,还是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资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的推想,眼下看来或都是一厢情愿。诸多疑窦解不开,公众对停车费涨价的抵触也必然难免。当然,解决广州交通拥堵,最终还须回归到“公交优先”上,同时通过抽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等战略实施从长计议。具体到解决停车难问题,则须严格执行各种设施、住宅配套停车场建设的刚性规定,确保车位供应量。可以说,交通拥堵、停车难的趋势不可避免,缓解需要“组合拳”,停车费涨价绝不是“救命丹”。(牛日成)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