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公交调价应小幅慢跑公益为先

2014年07月25日 16:4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参与互动(0)

  ●背景

  北京市发改委向社会征求公共交通票价改革意见于7月20日结束,公共交通调价方案渐渐达成共识。从民意来看,大部分市民都赞同涨价,但认为幅度不宜过大。日前,北京市发改委也公布了地面公交和地铁票价调整的原则:北京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不会减少;公交地铁票价将继续坚持公益性,对特殊人群优惠不变,相对价格优势不会改变;针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优惠政策不会改变,对日常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上班族也将有优惠。公交地铁票价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对调整标准及周期等建立良性机制?对于特殊群体的保障,应不应该提供补贴?调整的幅度多少合适?且看各方观点。

  差异化定价

  ■长安大学教授、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 段里仁

  2007年公交票价的调整,大方向是对的,体现了公交的公益定位和公交优先的原则,让公交成为一种普惠性质的民生公益事业。但时间已经过去了7年,和当年相比,很多情况都不同了,比如物价涨了、运营成本增加了,地铁线路里程翻了几倍。经过7年的实践,也发现原有的均一票制有很多改进空间。虽然公交是公益事业,但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从国外经验来看,公交票价的调整频率较高,像北京这样7年不动,反倒比较少见。所以公交票价也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

  至于如何调整,我认为,在公交票价设置上,应根据出行里程不同、使用时间不同而让票价有所差异。也就是说,乘坐路程较长的,应该比乘坐路程较短的多付费,以体现多使用多付费的原则。非高峰时间出行的,也可以比高峰时间出行的少付费,引导部分人群避开高峰,错峰出行。我考察过很多国家,其公交都是按照里程收费的。

  但是,公交票价制度也要同时考虑一些具体的人群对公交出行的不同需求,并由此制定不同的票价。比如对于上班族、学生、老人,他们的出行需求在时间、路程上都有所区别,公交票制也应该对此进行考虑,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票价。我在伦敦考察交通时发现当地有很多种票,比如如果只在城内出行,那么就买1、2、3区的车票,去城外则要另外买6区的车票,票价不同,可使用的线路范围也不同。不同时间价格也不一样,以引导错峰出行。所以这次调整票价,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把方案做得更细一些。

  设计多票制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 陈艳艳

  高峰时期客流比较大,低票价本身也会吸引更多乘客,导致公交服务水平降低,所以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反而下降。公交票价的制定要考虑多票制的设计。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一般是根据乘坐里程的长短收费。轨道交通更希望吸引长距离出行的人群,价格随着里程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幅适当递减,以此鼓励乘客长距离出行改乘轨道交通。提高公交的效率,减少短距离乘客坐地铁导致地铁拥挤不堪的资源浪费。

  另外,高峰时期通勤人群较多,票价可以提高,使一些不必在高峰时期出行的乘客错峰出行或采用别的交通方式,不要每天24小时都是同一个票价。也可以出现类似月票,10次连票的多种票制,购买这些特殊票的乘客,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低票价时期,很多原本可以利用自行车或步行的人都选择了更加便捷、投入较少的公交出行。公交票价调高后,一部分人群将被分流,回归到原来的出行方式。政府也应该积极配合,改善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的条件环境。

  有人担心,公交系统价格升高,会不会使一部分人改乘私家车出行,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使公交的票价提高,相比私家车来说,成本依然较低。政府也可以另用经济杠杆,出台一些提高停车收费等提高小汽车出行成本的政策,来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票价递远递减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李先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现,和2007年相比,北京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8元增加到40321元,但公交出行的月均支出却在下降。如2013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是2006年的1.5倍,小汽车是2006年的1.03倍,自行车只有2006年的44%,减少了一半多。要提高地面公交的行驶速度和准点率,改善自行车、步行出行环境,多施划公交专用道,给自行车不受干扰的独立路权,才能有效改善出行结构。

  建议实行计程式票价,多乘坐多付费,而且票价遵循递远递减的原则,乘坐距离越长,对乘客来说每公里的花费就减少一些。以广州和深圳现行的轨道票价为例,起步4公里以内2元(每公里0.5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每公里0.25元);12至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每公里0.17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每公里0.13元)。

  对于地面公交,目前存在多种计费方法,造成同城不同价,建议本次公交票价改革将地面公交票制票价标准统一。可以考虑以现有价格不打折(为鼓励用卡,可打9.5折),或者提高票价水平,依然实行较大折扣。而对于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以直接给老年人发放补贴,增加老年人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时段的灵活性。同时规范使用学生卡的范围,进一步加强管理。

  补贴公交乘客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毛保华

  北京此次的公交系统调价其实应该称之为恢复合理的价格水平,目前的价格是在7年前出台的,当时北京地铁只有100多公里,现在已经到了500公里,恢复合理价格水平是有必要的。既可以减少财政压力,又可以降低部分公交负荷,保障乘客安全,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引导乘客减少不必要的公交需求。

  在这次的调价方案讨论中,有一些观点认为,可以通过精细区分不同通勤群体,如对乘坐固定线路上下班的乘客进行优惠。但我认为,这个设想不可行,会造成政策的漏洞。因为具体的上下班路线只有乘客和所在单位自己知道,公交系统的工作人员无从得知。这就会有空子可钻。应该呼吁政府出台对公交乘客的补贴,而且应该是单位和政府的两级补贴。

  当然,要让公交更加方便,光靠调价显然不行,还要从多方面完善公交出行的设计。目前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较低,可以建立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把自行车这种自营企业变成百分之百的公益企业,大家用公交一卡通就可以刷卡上车,将这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作为出行的补充是很好的方式。

  微话集锦

  @北京市政协委员高扬:公交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资源紧缺达到饱和时,实际上已不具有公共性,先去的人占满了,后来的人享受不到服务。资源不足时,要运用价格杠杆调整,让所有人在不同时段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

  @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国外的一些模式值得借鉴,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早晨7点以前乘坐交通工具免费,引导客流错峰出行。咱能不能借鉴过来,价格适当提高以后,采取不同档次的优惠价等把时间段分开来?

  @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一天分成五段:早高峰前、早高峰、日常、晚高峰和晚高峰后,其中早高峰前和晚高峰后两个时间段优惠折扣最大,日常小幅优惠,早晚高峰按基准价收费。如果刷卡,依然有优惠,现金临时买票,一律不打折。

  @市民袁超:恢复这种长距离的公交车,但可以适当提高票价。北京公交系统的亏损,我个人认为票价的折扣太高了,可以适当上提折扣,一方面能够保证市民的出行采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减少拥堵;另一方面也能适当减少亏损的数额,比如说六折或者八折优惠;我觉得这是很多人也能够接受的范围。 第一、折扣提高至六折至八折;第二、规定400路以下的实行固定票价,其余均为里程收费制;第三,增加大站快车,但是大站快车的价格可以是普通车票价的两倍,按照里程收费;这样形成有快有慢的公交秩序,快车路程长,慢车在局部进行补充的公交网络,提高出行效率,同时又保证公交的收费。

  @胡博士:目前公交车大间隔经常出现,乘客等车时间长,而且,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公交出行步行距离过长,诸如天通苑社区等地 “最后一公里”缺乏衔接,使得乘客十分不方便。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