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私家车出租:你准备好了吗?

2014年08月13日 10:2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P2P(个人对个人)租车平台宝驾租车收购私家车出租公司聚车通,成为国内P2P租车领域内的首个收购案例,而另一家P2P租车公司PP租车也已平稳运营将近一年。“私家车出租”这个对于许多人还比较陌生的概念,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新东西,不复杂

  “私家车出租”又称P2P汽车共享租赁,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运营方式、消费环境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这种汽车共享租赁模式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创业者抓住时机将P2P租车引入国内,目前在业内比较领先的如宝驾租车、PP租车等平台正是在此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P2P租车的操作流程并不复杂,以PP租车为例:首先是车主将私家车信息发布在PP租车网络平台上,然后租客在平台上选择车辆并下单,车主接受订单后租客即可取车(分为自助取车和当面交车两种方式),用车结束后租客将车按要求归还给车主即可。

  解决短时用车需求

  与目前主流租车公司不同的是,P2P租车将发展重点集中在解决都市人日常用车需求上。传统租车公司,如神州、一嗨,很大一部分用车需求来自于异地用车或自驾旅行,这些公司均选择以日租起步,因此对于那些有短时用车需求的人,选择传统租车公司的车辆并不划算。P2P租车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种需求,租客可按小时为单位租赁“就近”车辆,并且租车费用比传统租车公司一般还能便宜30%左右。

  另一方面,对于车主来说,将私家车在闲置时租赁出去,既能获得一定的收入,还帮助别人提升了出行效率,也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是“运营”,还是“出租”?

  P2P租车的形式“看上去很美”,不过就像所有新兴事物一样,在起步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尤其是我国对于运营车辆有着严格限制,明文禁止私家车从事运营活动,P2P租车这种形式是否属于“私家车运营”呢?作为从业者之一的宝驾租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宝驾租车表示,P2P私人汽车租赁是私家车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让渡汽车使用权,以获取租金收入的行为,属自驾行为而不是配驾行为,因此并不适用我国道路运输条例对于旅客运输经营行为的规定。并且《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中提出“鼓励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供汽车租赁共享服务”,从政策上也表明了对P2P租车的支持态度。

  不过,宝驾租车同时也承认,P2P私人汽车租赁行为是通过中间平台提供的用户间民事合同,促成私人间的车辆租赁活动。P2P租车平台仅起到整合双方供需、提供相应服务的作用,确切地说属于第三方,与车主和租客之间仅是居间合同的关系。

  尝新更需谨慎

  除了对政策方面有疑问外,许多想要尝试P2P租车的人还有着其他顾虑。有租客就曾反映,自己通过P2P租车平台预定了一辆私家车,但取车时车主却临时爽约,虽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却为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而车主在“诚信”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的担心:租客是否会善待自己的爱车?是否能按照约定时间归还车辆?虽然P2P租车平台也通过各种条款对违约行为进行了限制,并要求租赁双方都必须提供真实资料,但P2P租车平台并没有能力去核实上传资料的准确性,对于违约行为的惩戒也仅有靠罚款和扣除积分。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还无法接受P2P租车形式的最大原因是一旦在租赁期间发生重大事故,将会给车主带来非常大的连带责任。虽然通过P2P租车平台预定车辆的租客都需要为车辆单独购买一份保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保险,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除了经济赔偿外,往往还附带有许多其他纠纷。从车主的角度考虑,通过P2P租车平台联系到的租客开着自己的车辆造成事故,P2P租车平台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但实际上P2P租车平台仅仅起到提供信息并促成交易的机会,而不是车主和租客之间交易协议的当事人,因此并不承担车主和租客之间交易的民事责任。换句话说,当发生纠纷时,P2P租车平台只能起到帮助双方沟通以达成和解的作用。因此不论是车主还是租客,在决定尝试“私家车出租”这种新模式前,恐怕还需谨慎而行。

  (张扬 许爱琴)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