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混动车想搅市关键看价格

2015年06月11日 09:4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丰田混动版卡罗拉。

  本田混动车Insight。

  丰田混动版雷凌。

  比亚迪混动车“秦”。

  佛山混动车目前月均销量为百辆左右

  近日,“混动雷凌版或售13.18万元起,年内上市”的消息,引起了汽车圈人士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平民价”的混动雷凌暂未有确切的消息,但随着丰田混动车核心部件的国产,混动车降低售价走向市场已成必然。

  记者调查发现,佛山混动车月均销量在百辆左右。业内人士指出,佛山混动车型销售氛围都相当不错,如有低价混动车型进入,撬动佛山市场会相对容易。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罗林

  布局:国产混动车核心部件降价

  “这是丰田要对抗大众涡轮增压的节奏。”最近一周来,关于混动雷凌版或售13.18万元起的消息,引起了汽车圈人士的关注。

  记者从广汽丰田溢丰4S店负责人周晓东处知晓,目前其还未收到任何关于雷凌预售价和上市的相关消息。而根据广汽丰田的布局,雷凌混动版将在年底上市,不仅是售价,就连预售价公布,都会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情。

  据悉,在一个多月前举行的上海车展上,丰田品牌展区重磅展示了两款混动车型——雷凌和卡罗拉。当前,丰田正加紧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如电池、逆变器和变速驱动桥等国产进程。为区分与其他插电混动车的不同,丰田更是统一称混动车为“双擎”。

  调查:混动车月销约百辆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定价较高,目前混动车仍是一个十分小众的市场。由于整体市场不大,目前在售混动车型的品牌仅有丰田、雷克萨斯、本田、讴歌、比亚迪等,在售的车型则包括双擎凯美瑞、CT200h、ES300h、RX450h、Insight等。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补贴,目前在售混动车型的数量,比纯电动车还少。

  而在销量方面,目前并没有准确混动车型销量统计,而综合一些上牌数据和车商调查发现,佛山每月的混动车销量约在100辆左右,销售最火的车型以在混动车型中性价比较高的双擎凯美瑞、CT200h、ES300h为主。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混动车型能以较低的价格进入热销车的领域,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突破:

  混动车普及需要低价和质保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比汽油车贵2万元的混动车引发了广泛热议,但混动车要想热销,必须要低价和质保双管齐下,才能撬动当下的市场。

  从目前来看,混动车仅比汽油车贵10%~20%的愿望,从成本上仍较难实现。首先,从政策的层面,混动车目前仍是丰田和本田等少数车企奋力一搏,更形成了丰田一家独大格局。其次,目前混动车需要增加一套全新的低速电动力,其自身的成本并不低。即使核心部件全面国产,估计成本仍难保证仅比汽油车贵10%~20%。此外,与电动车一样,混动车同样需要面临电池的难题。

  另外,从空间来看,混动车需要牺牲一定的装载空间,还需要面临更高的维修保养成本,这都可能会影响车主的选择。

  观察:

  混动车只是电动车的过渡产物?

  如果低价混动车到来了,是否会成为市场的主导?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混动车只是电动车的过渡产物。从产品来看,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之间,技术上有相近之处。混动车的低速起步和减速动能回收,与电动车原理极为一致。只是两者因为负荷不同,对电池的要求差别很大。随着电动车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电池的动力、电池安全的问题迎刃而解后,混动车的优势将消失。从目前来看,混动车的优势是充分利用燃油,使用成本仅为汽油车2/3左右。但对比电动车仅为汽油车使用成本的1/8~1/10,混动车的优势并不明显。

  从趋势来看,混动车仍是汽油车时代的升级产物。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电动车,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不过,大量中低价位混动车型的进入,对纯电动车的普及也有一定推动意义。

  PK

  混动车技术比

  电动车更成熟

  从技术层面来看,混动比电动要相对简单。混动车只是在成熟汽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低速的电动力驱动系统,电力是由发动机提供。混动车只需解决车辆低速运动的电动力问题,而当车辆速度超过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的时候,则将车辆交由汽油发动机来提供动力。

  相比电动车需要突破“高速电池动力驱动的问题”,混动车技术门槛明显更低。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