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车司机“性侵案”不必过度诠释

2015年06月17日 09:0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朱昌俊(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当前,使用手机打车APP预约出租车、乘坐专车成为了很多市民出行的新选择,然而在享受专车带来便捷性的同时,警方提醒市民要警惕其中暗藏的风险。近日,一名女事主凌晨乘坐打车软件招来的专车时,竟遭男司机侵犯。目前,该名嫌疑人已被广州白云警方依法刑事拘留。(6月16日《羊城晚报》)
如果隐去专车司机的背景,这其实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案件。在专车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之下,这样一起案件,对内对外而言,恐怕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微妙色彩。
对专车运营安全的担忧,一直是监管部门对专车服务有所顾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这起案件的曝光,或恰巧印证了相关部门的担心。但显而易见的是,仅从常识看,这起发生在专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事件,并不能将之作为论证专车不安全的直接证据。而对一起意外事件进行过度解读和赋义,也不应该是一个社会对于新事物的应有态度。
相关方面的通报,还指出该名男子曾有盗窃前科。之于一起普通案件,一方面,这是否属于必要的信息公开仍旧存疑。另一方面,也涉嫌对有犯罪前科公民的歧视。事实上,当前一些出租车公司都未对司机是否有犯罪前科作特殊要求,这体现的恰恰是社会用人的开放和进步。在此前的舆论中,也不乏有媒体指出专车司机中有犯罪前科者,这种“提醒”,在客观上其实容易造成歧视和对专车司机群体的污名化。
专车作为一种新事物,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确实需要相关部门适时对之作出引导性的监管。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必要防止对专车的误伤,棒杀和捧杀都需要警惕。其实无论对专车还是对公众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被客观评价和获得有关专车的真实信息。如此既能够保障专车获得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也能够让乘客享有更好的乘车体验。
针对专车所暴露出的问题,有律师提出要加强对专车司机的审查,提升准入门槛,这其实是必要的。相关部门可以与专车司机进行沟通,分享对司机监管和资格审查等方面的经验。该事件发生后,在谴责犯罪嫌疑人的声音之外,有广州市民表示,半夜喝醉酒了,不管坐什么车都该小心,而不止是专车。这无疑代表了民众看待专车司机性侵案的一种理性态度。而之于专车的理性认识,推动专车的健康发展,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当然,理性态度,在任何事件上都显得珍贵。

【编辑:刘博】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