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劳动力、出口、通胀、服务业 四问2011浙江经济(3)

2011年02月25日 15:29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那么,对浙江而言,适合经济发展的通胀水平是多少?

  一般来说,在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幅改变的情况下,历史平均通胀水平可以作为参考。2000年至2010年浙江CPI的平均值为1.8%,同期GDP的平均增速为12.4%。考虑到CPI有被低估的可能,预计短期浙江较为合理的通胀水平在2%左右。

  还需要指出的是,应该高度关注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可以采取直接到人的办法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

  四问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真的滞后吗?是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

  2010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43.1%,在相同人均GDP发展水平下,浙江服务业占比较1974年的日本低8.8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韩国低6.4个百分点,比1988年的台湾地区低7.0个百分点,由此似乎可以得出浙江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的结论。但2005至2010年间,浙江服务业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2.1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高于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

  从供给角度讲,浙江服务业发展并不滞后,服务业占比较低的原因更多在于市场需求不足。

  首先,人口结构和文化传统带来的持续高储蓄率。2005至2009年,浙江城乡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9.5%,分别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6和8.8个百分点。高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同浙江长期以来的人口结构有关,如果我们将18至60岁之间的人口定义为生产者,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口定义为净消费者,那么2009年浙江人口中生产者是净消费者的近2倍。同时,节俭、中庸、反对奢华的儒家传统,也构成了高储蓄和低消费背后的文化支撑。

  其次,制造业价值链位置决定了较小服务需求空间。长期以来,浙江产业链在生产制造的低端徘徊,这一方面直接制约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劳动力要素在“低技术、低工资、低购买力”中循环,导致服务业发展人才储备和高层次消费力量不足。

  再次,城市经济扩散效应较小导致的服务规模扩充不足。大城市不仅能从本区域中集聚更多的要素,而且能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进而扩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容量。2010年浙江城市化率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但浙江大城市规模和容量普遍较低。同时,长三角地区较为便利区域交通和较高的要素流动水平,更强化了上海对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替代作用,导致浙江城市经济扩散效应不大。

  因此,促进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应更多的考虑如何扩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而我们关注到,2011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如增加劳动收入占GDP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杭甬温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培育小城市试点,等等,都将有效破解服务业发展障碍,促进服务业发展。

  明文彪 杨博野 孙娜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