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农产品频繁遭遇滞销 如何走出“卖难”困局?(3)

2011年10月21日 10:54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点:农产品卖难的解决之道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卖难现象反复出现,大蒜滞销、土豆烂在地里、香蕉用来喂猪等等,不但农民损失惨重,也让许多关心农民的人焦急万分。媒体奔走呼号、政府组织对接促销、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当前农产品销售难的主要成因在于前期农产品价格偏高,刺激滞销了供应产能的过快扩张。当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后,销路不畅,收购价不敌采摘花费的人工成本,农作物卖不出去,只好烂在地里。因此,农产品卖难的症结在于,价格的大起大落扰乱了供需平衡。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指导供需变化的红绿灯,但控制按钮却是由千千万万不同地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掌控的,价格波动在所难免。若采用行政定价的方式,虽然价格相对稳定,但也使其失去了指导市场的意义。即价高并不意味着供不应求,也可能是有价无市,价低亦然。若放任不管,农产品卖难现象就会一再出现。管还是不管,还真是两难。

  看似两难的问题,其实并非无解决之道。若将视野扩展开来,跳出局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于农产品种植成本确定后,需要经过种植周期,最终销售价格会延时确定。这段时间里,价格的变化无法预测,因此存在销售价走低的风险。在中国,大多数农户的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同时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多停留在农户层面,这显然超过了其可承受水平。

  推广由大型超市集团委托种植的模式,让农民可以预先知道最终销售价格,再决定是否种植,从而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到流通环节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策。一方面,流通企业比农户更接近终端消费者,能更加敏锐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消费量存在需求刚性,某些品种的消费量一旦减少,另一些品种的消费量将出现上升。流通企业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在多样化经营的背景下,利用畅销品种的溢价收益,对冲滞销品种产生的亏损,从而化解风险。这样既使农民的劳动收入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使处于三次产业、稳定性高、利润率低的流通行业,在适度放大风险的同时,获得分享上游产业超额收益的机会。当然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户,也可选择不与流通企业建立委托种植关系,但应学会将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的收益,部分留存下来,作为农产品不景气时的风险拨备。

  另外,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方式,将价格下跌的风险由金融领域承担。农户在拿不准未来价格走势的情况下,可以靠支付少量保费锁定损失。一旦收获时价格上涨,增量收益可以冲抵保费支出;如果价格下跌,则由保险公司弥补亏损部分。而保险企业在同时开展多种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前提下,也可以利用无须理赔品种的收益,对冲价格下跌品种的理赔支出,从而也使风险得以化解。

  事实上,如果能够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收益关系,从远离终端市场的农村剥离出来,使农民获得与职工类似的稳定收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产业链条中,农民只对种植品质负责,承担气候、病虫害等农业风险,而商业风险则交由更加专业的机构管理,或许能够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市场价格不稳定背景下,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易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