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创新全球化:正在蔓延的新思维 (5)

2011年11月24日 09: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加工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已经基本结束,全球国际分工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低端产品遍布全球;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经济虚拟化危机,需要对自身的经济结构进行再平衡。发达国家经济再平衡的方法,一是振兴高端制造业,开始“再工业化”;一是扩大服务业出口,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知识密集产业。这意味着全球产业转移的升级。

  产业转移升级的迹象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更加清晰。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程度不等的衰退,聚集在发达国家的创新人才和创新服务业开始向外寻求发展的空间。中国有可能成为知识密集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制约中国自主创新的国际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以及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还便宜的国家。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全球竞争力排名已经从2006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11年的26位,少数上游发达国家对中国自主创新采取遏制政策。主要是技术出口管制、贸易技术壁垒、资产投资审查等。美国是国际出口管制的领导者和主要实施者,对高技术出口已经形成了严密的管制体系。2006年美国政府审议的865个“视同出口”许可证中,有60%针对中国。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保护的范围和影响也呈现扩大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从产品技术标准扩大到节能、环保和社会责任领域,甚至设置低碳陷阱。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美国等国加强了对投资美国资产的审查与限制。

  少数发达国家还不断置疑中国自主创新政策。2009年,中国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09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供货商在被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之前必须获得产品认定,申报的产品要拥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2011年,中国在高科技产品采购方面,已对这一规定作了调整,只要求政府采购目录上的产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申报人拥有或有权在中国使用该产品的知识产权。

  根据2009年的规定,外资产品如果要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有关技术专利和产品商标必须首先在中国注册登记,而一些美国公司不愿在中国首先申请专利,这些企业、美国商会、美国政府便认为中国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是歧视外资的政策。自主创新政策压倒汇率议题成为美方最迫切企图突破的领域。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举行的世贸组织中国贸易政策审议会上,中国“自主创新”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政府采购法成为审议的新焦点。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已不仅仅局限于创新链的某一个环节,而是围绕创新链和创新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布局,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目前,外资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前10大轮胎巨头全部来到中国,控制着中国75%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中,有70%以上已进入中国并开展业务。外资蔬菜种子、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含直接进口药品)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占有率都超过50%,外资品牌挖掘机市场占有率超过65%,外资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化妆品、饮料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80%。至于高端装备和科研仪器设备,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80%,甚至达到100%。

  在高技术产业,2009年,三资企业数量占34%;研发经费超过37%;产值占66%,新产品产值占5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58%。在近年来的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中,三资企业占近90%。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的分别占93%、91%、85%、69%、60%。

    郭铁成 郭丽峰 程如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