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校园微企”成为学生创业“黄埔军校”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19日 21: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因为发现本校一名特困生为了生活费,在学校寝室的楼宇间卖货,重庆工商大学决定为其提供1.5万元赞助,组建了勤工助学书报亭。8年多来,超过1000名大学生在此工作过,发放的劳动报酬累计超过100万元,为校内外提供的爱心资助超过10万元。

  而今,书报亭已建成为拥有5个连锁店面,总资产超过100万元的“明星”级校园微企。更关键的是,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书报亭不断地探索,已形成自己的“生意经”,一代代“书报亭人”从这里习得管理经验,收获最可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创业心得,书报亭成为杰出创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不久前,该项目荣获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打造校园微企,让贫困生自食其力

  2002年秋,来自贵州省偏远山区的贫困生李旭用仅有的10元,买了面包和牛奶在宿舍楼叫卖,以赚取每天1元多的生活费。但没几天,李旭就因为违反管理规定被制止。校方调查时发现,除了李旭,学校还有不少贫困学生,多方讨论研究后,决定由学校投入1.5万元和一个6平方米的店面组建一个书报亭,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培养校园CEO。

  2003年4月28日,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庆工商大学书报亭应运而生。

  最初,很少有人相信书报亭能成功。

  第一届主管杨国强和14名贫困生员工组建了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经营报刊、文具等小商品。学生们“像呵护眼睛一样”爱着自己的书报亭,倾尽心力。

  一年下来,书报亭不但给每个员工逐月按时发放了工资,还积累净资产3万余元。因为自己的叫卖而让书报亭面世的李旭成为第二届主管,他大刀阔斧地推进制度建设,随后,第三、第四届主管魏汝庆和高峰同学也继续变革,逐步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管理岗位的力量,推行岗位责任制,增设了店长一职,实行店长负责制。到2006年,书报亭的总资产增长到28万元,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规程。

  2007年3月,书报亭主店丢失现金近两万元,这对书报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此事为正蓬勃发展的书报亭敲响了警钟,针对财务、人事、培训等方面暴露出的资金管理不善、培训不规范、作风散漫等问题,书报亭决定从制度入手深入改革。

  思路理清后,成立了书报亭管理委员会,实行“店会制”领导下的店长负责制,编写培训教材,从全校贫困生中采用公招竞聘的方式选拔学生员工进入书报亭。书报亭还建立了审计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到2009年,书报亭的总资产增长到了70万元。2010年后,书报亭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发展到5个店面,初具“连锁化”形态,员工由最初的15名店员发展到了75名。

  书报亭的经营业务由原来的报刊杂志、办公用品、饮料食品等扩展到以书报、文具、饮料、牛奶、面包、教辅、生活用品等,同时引入了桶装水业务。管理模式完全实现“企业化”。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