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岛乡村游火爆 重游率低成瓶颈

2012年09月26日 15:00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近几年,随着青岛休闲农庄档次逐步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把乡村旅游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周末到哪里去?小长假去哪里玩?打牌、钓鱼、种菜、采摘果实……没错,乡村体验旅游已成青岛市民假日休闲的首选活动,但重游率低这一瓶颈也亟待解决。

  近郊游火了农家乐

  从最早下地干活到如今有自己的品牌饭店,城阳区惜福镇棉花村“友爱”山庄农家宴饭店经理赵祖庆的经历,就是岛城近郊乡村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是村里第一批参加农家宴培训班的,当时就是觉得新鲜,也没想到能挣钱。” 赵祖庆回忆说,四年前街道宣传扶持村民搞农家宴经营时,多数村民对于农家宴的理解只停留在开饭店层面上,至于拉动本地旅游市场、开发城市周边旅游资源等根本没有任何概念。

  自从2008年以来,近郊乡村游逐渐走进百姓视野,“农家乐”这一新名词也慢慢火了起来。从刚开始周末才有客人上门,到现在天天生意爆满,近郊旅游市场的开发在给城市市民带来崭新休闲体验的同时,也让农村村民们找到一条致富新途径。

  目前,赵祖庆的“友爱”山庄已具规模,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他早已开上了私家车。在赵祖庆的影响带动下,棉花村有59户农民先后办起了“农家宴”,吸纳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再加上后续开发的葡萄、草莓等果品采摘,乡村旅游平均每年能为该村集体增收几十万元。

  为了帮助村里打响“山里人家”农家宴的品牌,崂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还拨出专项资金100多万元,为“农家宴”沿边12公里进山路进行了路域整治和美化。

  乡村游成农村发展新出路

  9月1日,交运集团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平度大泽山葡萄采摘温馨之旅,当天就有500名游客前往北随村采摘葡萄享受农家乐。此前一直不为人们所知的北随村,借着葡萄采摘节不但吸引了一大批自驾游游客前来,而且与维客、利克来、大润发等六家超市签订农超对接订单,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中间贩卖商压价保障村民收入。据了解,平度年年搞“四节四会”,乡村度假旅游异常火爆。

  葡萄节还没结束,首届青岛(大沽河)乡村旅游节又拉开了大幕。为期一个月的大沽河乡村旅游节陆续推出了大沽河乡村农趣体验、洋河采摘节、九龙板栗大会、山地车骑行、少海国际艺术滑水对抗赛等精彩活动,让游客感受大沽河生态美景的同时,还能参与到采摘农产品、抓沽河毛蟹、捡板栗、采茶花等农家活动中,充分享受农家丰收之喜,体验户外休闲之乐。

  其实近年来,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胶南等岛城周边区市凭借各自较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交通、餐饮、娱乐、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建设,实现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幅。

  尚有瓶颈须克服

  充满田园风情的乡村游,一直以来都受到都市白领们的青睐,然而乡村游同质化较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等“硬伤”同样不可回避。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市各大旅游社发往周边区市的近郊旅游团多是当日往返,产品也只是停留在果品采摘、农家宴的单一消费模式,游客的重游率较低,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乡村游的发展的确离不开农字,这是吸引游客的初衷,但是不能就一直吃这个老本,一定要寻求突破。”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有关专家表示,农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显然可以为旅游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关键是要创新经营方式,增加吸引力。针对郊区旅游,旅游机构应该重点开发特色线路,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旅游模式。只有把现在的一日游开发成3天左右的自由行产品,让短线游的行程自由化,才更能吸引不具备自驾条件的高端旅游市场以树立短线休闲品牌。

  为解决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业态单一、产品同质化、功能要素配套不足等发展问题,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去年青岛市编制和实施了《青岛市乡村旅游规划》和《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并对先进的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选和扶持奖励,通过培训、评选先进村镇、评定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途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开发水平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今年,青岛又重点培育了乡村饭庄、好客人家、田园采摘、渔家风情、登山路径、赶海拾贝、民俗节庆、温泉养生八大乡村旅游产品,年内将打造完成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乡村旅游特色点。  □ 本报记者 李媛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