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正货奶粉价格应声而起 可瑞康率先开涨

2012年10月10日 14:3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新西兰严打非法邮寄婴儿配方奶粉,代购市场受波及紧急限购

  继日前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与新西兰海关表示将联合开展行动打击网络代购等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后, 羊城晚报记者昨日获悉, 纽迪西亚(NUTRICIA)旗下新西兰婴幼儿奶粉品牌可瑞康(Karicare)在其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发布信息, 称从2012 年10 月1 日起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西兰打击水货虽然未必是导致奶粉“正规军”涨价的直接原因, 但从长远来看, 仍将对奶粉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新西兰严打网络代购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日前提醒国内消费者谨慎选择经邮寄途径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 避免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原因是, 新西兰将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

  依据1999 年颁布的新西兰动物产品法案规定, 只有在初级产业部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而通过亲友邮寄、网络代购等方式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

  这意味着除代理商进口之外其他途径输往中国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都在此次严打活动的范围内,包括网络代购。

  而近年来, 随着网购业的蓬勃兴起和现代物流业的日益发达, 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通过邮寄等方式运往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消费市场, 总货值已超过1.5 亿新西兰元(约合7.5 亿人民币)并仍在快速增长。

  为此,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新西兰海关同时宣布, 将对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公司和个人处以最高30 万新西兰元和5 万新西兰元的处罚, 并酌情决定是否对其提出指控。

  海外代购受波及紧急限购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 国内很多家长都喜欢从网上代购来自新西兰的婴幼儿奶粉。但自从新西兰方面传出将严打水货渠道的消息后, 新西兰海外代购奶粉市场马上受到波及。

  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新西兰奶粉” 两个关键字, 出现了44000 多条信息。如果按销量排列,销售最好的就是可瑞康。但记者在不少代购可瑞康奶粉的网店看到,店主已经打出“限购2 罐” 、“限购6 罐”等字样。在其中一家网店的页面, 店主更提醒:

  “ 近期由于新西兰限制出口,Karicare奶粉采购紧张,每个ID 限购6 听。”也有网店表示: “预计新西兰1 个月后能正常发货回国。”

  正规渠道奶粉水涨船高?

  随后,羊城晚报记者再登录可瑞康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发现当其他奶粉品牌正因销售旺季而拼命促销的时候,可瑞康却打出了从2012 年10 月1 日起调整产品价格的“温馨提示”。但其并没有标明此次调价的具体幅度, 只解释调价的原因是“为了优化进口流程及物流费用的上升”。

  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可瑞康在新西兰市场占有率高达72%。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水货商遭到严打,不排除有“正规军”会趁此势头上调价格。不过,也有部分奶粉经销商认为,严打对正规渠道货品的价格影响很小,即使没有了水货商的冲击,正货奶粉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从长远来讲,一旦没有了水货价格作为对比,正规渠道的奶粉价格就有上涨的可能性。

  链接:水货奶粉频上黑名单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方面表示,严打非法邮寄婴儿配方奶粉出境是因为经此途径输出的奶粉未经出口检疫监管,在干扰正常奶制品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检疫卫生和质量安全风险。

  事实上,国家质检总局每月公布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名单中婴儿配方奶粉几乎是“常客”。如今年7 月,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名单,近10 吨来自德国、新西兰的婴幼儿洋奶粉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8 月,一批由澳大利亚生产经非正规渠道进口的亨氏婴儿配方奶粉被检测出维生素B2 超标以及泛酸未达标准。

  “如果由官方出面打击水货,我们这些洋奶粉代理商一定举双手赞成。”一名获得德国某婴儿配方奶粉品牌正式授权在华销售的总经销商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虽然他是总经销商, 但市场上水货的数量远大于正规渠道的货量。“正规经销商会要求厂商按中国标准调整配方, 并经过出关和入关的双重质检, 而水货少了严格的质检和配方调整,一旦出现问题被查,受损的还是正规渠道商的信誉。”

  王丁棉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新西兰严打水货渠道,对新西兰整个国家的奶粉品牌的信誉, 维护正常奶制品的贸易秩序都是有利的。   记者 陆志霖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