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薪酬报告应是启动实干的第一步

2012年10月18日 13:33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2年的12422元增长至42452元,年均增长达到14.6%,10年增3万元;“十一五”期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均值从29.1万增加到66.8万,共增37万,每年递增18.1%。(10月17日《京华时报》)

  我们曾见识过“最牛”的高管,2007年,平安公司总经理马明哲年薪高达6616万元,是当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751倍,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553倍。我们曾见识过“最牛”的企业,2010年,上海浦发银行人均薪金35.74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对于这些高薪传奇,公众听到一点风声就会一哄而上的 “围观”,对比下自己干瘪的钱包又会加倍的黯然神伤。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摆在政府和公众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在城乡之间,农村人的收入总是跑不赢城里人的收入增长;在行业之间,私营、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被远远地丢在电力、通信、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员工后面;在单位内部,普通员工的收入,越来越赶不上管理层收入飞奔的脚步。根据王小鲁在2010年发布的 《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不正常趋势势在必行。

  应对当前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国家提出要致力于收入分配的“限高,扩中,提低”,以利于促进合理而稳定的 “橄榄形收入格局”成形。然而,在当前的收入分配实践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具体改革措施。为了应对潜在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不妨将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的目前当做一个“拐点”,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勇气,把改革的理念化作实实在在的动作。

  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全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其中牵涉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对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制度设计,而是尽早启动改革大幕的实干。每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和完善,破题之作便是了解问题。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来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等收入现状的相关调查和统计,就是启动实干的第一步。但是,让收入调查成为改革启动序曲,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收入调查情况应该成为各级政府负责人的“必修课”。

  对于类似调查报告的传阅乃至解读,在公众和专家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应对,只能成为寄托个人意见和情绪的谈资,或者形成“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头理论。薪酬和收入差异显著的这些调查报告,第一读者应该是政府部门负责人,才不至于沦为社会大众的“口水”故事,才不至于沦为街头巷尾的“八卦”传奇。为了推动地方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应该鼓励乃至主持辖区内收入分配调查,并以收入调查报告揭示的收入差距为政府的重要课题,朝着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方向去攻坚克难,这才是收入调查报告意义之所在,这才是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曙光之所在。

  许晓明(江苏媒体从业者)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