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生式消费等可持续因素支撑中国经济企稳

2012年11月01日 10: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要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对中国经济继续下滑的担忧现在可以消停了。”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资深经济分析师达留什·科瓦尔奇克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增速下降。但是,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增速虽然在回落,但回落幅度在收窄,有些指标增速还在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比上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收窄了1.7个百分点。

  尤其从9月份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加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来首次回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扭转5月份以来环比连续下降趋势。这在接受本刊采访的经济学家们看来,企稳态势已比较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指出,虽然从经济增长数据看,自2010年二季度开始的经济下行态势仍在发展。但市场需求增速已经趋稳,受其影响,预计企业订单水平将有所恢复,去库存活动将结束,企业生产将逐步增加,经济下行过程已基本触底。预计未来将呈现稳中略升态势,全年GDP增长率有望略高于7.5%。

  “虽然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担忧可以消除”,权威人士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但要从现在的企稳转向回升,需要有进一步的推力。应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机制出现的新变化,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

  投资企稳有利于消费循环

  “从投资来看,增长趋于稳定”。张立群具体分析认为,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同比增长20.1%,1~6月份提高到20.4%,1~9月份提高到20.5%,投资增长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具体从投资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看:

  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电力热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水利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等),1~5月份同比增长5.6%,1~9月份同比增长10.5%,随着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对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加大,这部分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

  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上半年较一季度增速下降6.9个百分点。1~9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5.4%,增速较上半年仅下降1.2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与5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好转密切关系。

  1~9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5%,尽管较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投资增幅。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推进,预计制造业投资将稳定在这一增长水平。

  “综合看,投资增长企稳的态势可以持续”,张立群说。

  高华证券宏观经济学者宋宇认为,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一轮投资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投资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拉动需求的方式来看,以往更多是通过货币的流动性来刺激,财政只是起辅助性的作用。而这一轮投资并没有大幅放开流动性的闸门,财政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

  从投资的领域来看,发展改革委陆续公布的审批项目主要包括:2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市政类项目,以及港口和航道项目等。

  对此,美国银行经济学家陆挺分析,“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是遏制高房价、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佳手段。”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对本刊记者表示,当前的一些投资项目与民众的消费需求关联度更强。以铁路建设为例,过去在铁路建设上的投资也不少,但更多的是货运铁路的建设,这一次则主要以客运铁路为主,高铁项目的重启即是如此。

  更进一步看,一些支线机场、支线公路的建设,除了完善交通设施的本意外,也有出于拉动景区旅游消费的倾斜。有别于过去投资后形成的投资与出口循环,此轮投资能更好地带动投资与消费的循环,投资增长的背后,实有为扩大消费的考量。

  内生式消费进入“黄金时代”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环比增长1.46%。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分析,自7月份以来,消费品市场表现出增速加快的趋势。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地出现“井喷式”消费,重点监测的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5%。这不是偶然现象。与就业基本稳定、群众收入增长有密切关系,同时因为近几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高铁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机场逐步完善,为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尽管目前消费的增长也有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等政策的推动,但此轮消费的增长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消费增长却有不同的推动力。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可谓居功至伟。但一些政策在到期后并没有进一步延续,少数领域甚至迫于现实难题采取了相反的举措,比如汽车消费。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一些大城市采取了限购的措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10月份超过117万人参与摇号,如果按平均一辆车20万元计算,而当月发放的号才两万个,那就是200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购买汽车只是消费的开始,算下来可能上万亿的消费没了”。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房地产成为拉动消费扩张的重要领域。伴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央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实施,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房价环比涨幅继续收窄,70个大中城市中有55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房地产调控的这些成效,实际上说明了消费增长的结构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缺少汽车和房地产两个重要领域的带动,消费还能保持14.2%的名义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消费增长开始摆脱政策刺激下的波动式增长,进而开始转向更具持续性的内生式驱动”,权威人士表示。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认为,世界上少有国家扣除物价指数后,消费增长率还保持在10%以上的。当前汽车产销中国已是世界第一,每年销售的住房面积是美国的3倍,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旅游消费等旺盛,“现在正是中国消费的黄金时代”。

  但他同时表示,要从现在名义上的14%多提高到20%,不大现实。

  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

  在看到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外需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内需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不小,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外贸方面。当前经济的企稳回升,并非全部归功于投资和消费。9月份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大幅高于7月份1%和8月份2.7%的增速,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略有好转,9月同比增长5.5%,高于8月份3%的增长率。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则成为最大亮点,9月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25.5%,达到183亿美元,远高于8月份10.3%的增长率。

  但从广交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本次展会采购商到会人数及出口成交情况不容乐观。

  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呈加剧之势。作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欧盟于9月份以低价倾销为由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调查,美国商务部也于10月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美国近期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的华为和中兴进行封锁。

  值得肯定的是,张立群认为,受市场和成本条件变化因素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客观大势。

  具体来看,在经济企稳的支撑因素中,一些已经具有可持续性。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幅度大于去年同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在从外部环境看,需求改善出现转机。欧洲经济在直接货币交易(OMT)这一救市计划的推动下,全球金融风险大幅降低。“美国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日本也推出了增加10万亿日元资产收购资金额度的举措,这些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稳定短期看都是利好因素”,在张立群看来,“发达国家经济年内出现大的衰退的概率比较低。”

  其他一些因素则需要继续加强。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14%,但就业工作不能放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前三季度实际分别增长9.8%和12.3%,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需加速出台。□王仁贵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