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科技"孵化"新生产模式 为广东制造贴上新标签

2012年11月09日 15:2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高新科技是转型升级的引擎。在今年经济运行的高压之下,我们这个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在上半年达到了行业近几年来的最高峰。”说这话的,正是胡存银博士。作为首批被引入的科技型企业之一,胡存银等几位博士在6年前成立了东莞凯瑞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促进转型升级,高新科技企业便是背后那个“看不见的推手”———

  一台机器效率是人工的40倍

  “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当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来临,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就在广东制造业遇到瓶颈的时候,胡存银却忙碌了起来。“我们这个圈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需求的增长却非常惊人。”

  也许大家都使用着苹果的手机,知道富士康为其代工,却不一定了解“幕后英雄”之一的凯瑞斯。“举个例子,富士康在为苹果的手机充电器生产铜柱,每天需要造出30万支,以前是靠人工抽检,10个工人每天只能抽检5%。”胡存银耐心地解释,“当苹果提高要求,要求铜柱的检测率为100%全检的时候,富士康的劳动压力就很大了。现在引入了我们的高新科技,只要5台机器,便可以完成全部的监测。”

  一台机器“工人”的效率,高达人手的40倍。自动化企业大大地缓解了制造业发展中的困局,也为自己找到了商机。“在广东转型升级中,我们自动化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今年上半年,行业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每家公司的营业额大概翻了两倍或者更多。”胡存银透露,“在我们这行里,公司规模不大,百来人已经算是大公司了;可是这些人创造的产值很高,几十人就能把营业额做到上千万。”

  在经济的寒冬中,自动化企业却依然蓬蓬勃勃地发展着。

  高科技“孵化”新生产模式

  凯瑞斯只是一个例子,而类似胡存银这样的博士们,正努力地将高新技术释放成新的生产力。

  在顺德,据不完全统计,区政府近年来对公共创新平台投入资助资金约3亿元,“这些创新平台的良性运作,为顺德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佛山市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麦奕昌对媒体透露,以华南家电研究院为例,它不仅推进与检验检疫系统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还紧密跟踪企业在低碳、环保、智能等方面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就“家电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0个综合性课题展开调研和研发。同时,还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共建先进表面技术工程中心,并于2011年5月成立佛山华研力合表面技术有限公司,对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进行产业化,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惠州,一批重视科技、依靠科技的农业企业茁壮成长。如海纳农业公司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20%作为科研投入,设立了院士工作站,聘请了2个院士团队长期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形成了集土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业机械化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目前,惠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供给我国香港地区的蔬菜占比达26%。

  链接

  实际上,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省实施“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新药创制”3个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吸引地市、企业和社会投入30.7亿元,广东省财政资金带动效应达1∶12.5,预计项目实施后将新增产值480亿元,新增利税147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记者李晓莉)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