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公”经费支出应让老百姓看得懂

2013年04月08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近日,多个省市和部门陆续公开“三公”经费情况。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据媒体报道,哈尔滨等地的公款吃喝开始大肆回潮。

  对此,博友普遍表示“三公”经费公开值得赞许,但有的部门只公布了数字,并未就款项具体去向作出说明,甚至还有一些部门的“三公”经费至今仍未见踪影,给违规消费提供了隐蔽的空间。

  博友建议,“三公”经费公开应该做到科学、细化,真正让老百姓能看懂,并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财政预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公”消费问题。

  “三公”经费公开值得赞许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要求,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对此,博友“良知”表示,“这应该好好赞一番”,“三公”消费限制后,腐败成本加大了,浪费现象减少了。

  近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也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集中晒“三公”经费。

  博友“瑞恩猪”表示,现在路上、车上经常能听到“三公”消费问题,至少说明一点,政府的行为民众都是看在眼里的。

  博友“济宁-来子”表示,新一届中央政府不遗余力地整治公款消费,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看不清”和“看不懂”是主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一项调研显示,在一些政府预算中,“其他支出”数额巨大,在一些基层政府尤为明显,最高的能占本级支出的40%左右。不少博友认为,“其他支出”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吃喝招待等“三公”经费都可往里装,根本起不到遏制腐败的作用。

  博友“春雨不觉晓”认为,如果公开的那些“三公”消费支出,连专业人士都看不懂,普通人更看不懂了,何来监督一说?

  博友“R yan_m an”表示,“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这个很有必要。故弄玄虚,搞一些群众看不懂的统计口径、开支类别,本质是不想公开。

  许多博友表示,“三公”经费要向老百姓交“裸账”,如果卖菜大婶看不懂,就不算公开。

  “‘三公’经费公示的关键,在于财政部门拿出统一的标准和让一个初中生能看得懂的报告。”博友“丽丽承诺”表示,西方国家的预算管理已经细化到一个单位一个人每年用几支笔、几个曲别针的程度。

  从源头上管住钱袋子

  “三公”经费公开是一项持久的任务,公开什么、如何公开、何时公开、如何追究责任等,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博友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之策还是要建立制度,从财政预、决算上管控资金源头。

  博友“李炜”认为,根源在于政府太有钱,且财政预算不透明、预算支出标准模糊、弹性大。试想,任何人钱包里有大把的别人的钱、而且怎么花别人也无权对账,谁都难免挥霍无度。让政府变穷并严格财政管理和预算约束,才是源头治理之道。

  博友“法律及其价值”建议,为何不从源头上缩减预算呢?如果我的孩子花钱太奢侈,我首先会缩减给他的零用钱。

  “如何压缩政府的运行成本是一个大课题,关键是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调整,通过预算控制来压缩有一定效果,但只能治标。”博友“刘尚希”表示,根源是政府部门管的太多、权力太大,关键是“简政放权”。

  (记者 王玉 整理)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