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蹭凉族”考验城市的胸怀和雅量

2013年08月02日 11:22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在许多城市热浪滚滚、进入“蒸笼模式”时,“蹭凉族”成为了热词。“蹭凉族”是指进入商场、超市、书店、银行、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避暑者。一个“蹭”字,生动地表明消费不是他们的目的,借用一下公共场所的凉气才是他们的初衷。

  从乘凉到“蹭凉”的一字之差,让“蹭凉族”的消暑方式不那么理直气壮,其处境有些尴尬。在超市等消费场所,对“蹭凉族”已从无奈转为接受,“蹭凉族”对经营额虽没多大刺激,但至少可以带来人气;有的银行机构则不那么沉得住气,对“蹭凉族”不断地发出提醒和劝退,却因此被一些“蹭凉族”投诉。

  如今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高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凸显。避暑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已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蹭凉族”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话题。在积极方面,这意味着市民已不满足于守在家中电视旁过夏的老套路,有跻身公共空间消暑并社交的新需求,意味着外来人员有在城市中惬意栖身的渴望。在消极方面,“蹭凉族”过多会挤占公共资源,减缓公共场所正常业务的效率,少数“蹭凉族”将吸烟、喧哗、光膀子等不良习性带入,会降低文明指数和公共空间的舒适度。

  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人员,愿意到公共场所乘凉,就是社会开放的表现,就是公共生活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反映。因而,善待“蹭凉族”,正视其需求,而不是将其视为 “小市民”、“占便宜者”,方能体现城市的胸怀和雅量。进一步说,“蹭凉族”的存在,提示和催促着城市在人文关怀方面的递进。

  如何递进?就在于“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跟进,在于管理和服务的“量身定做”。城市中有条件开放的公共场所,都须开门纳客,并出台规范乘凉者的制度,使避暑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契机。鉴于“蹭凉族”中老年人居多,延长社区内老年人活动机构的服务时间,启用降温设备,可方便老人就近避暑,并减轻大型公共场所的负担。其实,到位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就是酷暑中持续吹来的凉风。

  此外,勾勒绿色的城市发展蓝图,也可在防暑上大显成效。保持好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间隔,就能减弱城市的 “热岛效应”,扩大城市“绿肺”的面积,不仅可以多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热量,降低城市温度,还可以在城市中增添美丽新景致,和无需开启空调耗能的避暑新场所,何乐而不为?傅淞巍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